滾滾馬蹄聲踩踏在地麵上,滾滾如雷,無數身披玄甲的騎軍如潮水一般湧來,彙入軍陣,一麵黑底暗金邊的蕭字大旗在陰風中獵獵作響。
其後是皆是手挽短弓的輕騎,蕭皇起家於草原,故而麾下亦有草原輕騎,當年草原興盛之時,曾經遠征西域諸國,用這輕騎橫掃西域諸國的重騎,無一敗績。
在草原輕騎之後,則是手持弩機的西北騎軍,當蕭皇南征北戰驅逐後建,遠征草原,留下兩支百戰鐵騎,分別就是後來的中軍和西北左軍,草原輕騎騎射鼎盛一時,隻有西北鐵騎,能跟巔峰時的草原輕騎在騎射上一較高下。
再其後,是數個步兵方陣,以刀盾兵、長槍兵、重步兵為主,在騎軍之後緩緩行來。旌旗漫天,數萬步卒一起邁步前行,聲音氣勢絲毫不遜於前麵的騎軍。自古以來都是草原後建以騎射著稱,中原的曆朝曆代,則是以重步兵應對來去如風的騎兵。
最後又是五千騎兵,不過這五千騎兵卻不是一般的騎兵,而是能與後建鐵浮屠相媲美的重騎軍。人馬皆披重甲,單騎就足有兩千斤的重量,若是被迎麵撞上,休說是尋常甲士,就是一般的鬼仙境界修士也要被撞飛出去,若是五千重騎一起衝鋒,哪怕是地仙修士也不敢正麵直掠其鋒芒。
二十餘萬步騎大軍組成數個巨大方陣,列在小丘嶺的校兵台下。
徐琰上前一步,環視駐軍。
就在這時,呼嘯的陰風吹過無遮無攔的塞外草原,將旌旗吹得急劇搖晃,風中還夾雜著雨絲,打在鎧甲上啪啦作響。緊接著天空中閃過一道慘白色的雷光,醞釀許久的天色驟然一暗,伴隨著轟隆的沉悶雷聲,淒冷的陰雨終於傾盆而下,落在無數黑甲上,濺起無數的白色水霧,似是給單調的黑甲鑲上了一層朦朧的白邊。
放眼望去,雨霧之下盡黑甲。
校兵台上的六人不去阻擋秋雨,任憑雨滴打落在自己身上。
徐琰立於正中位置,在他左側是身著公服的永興公李宸,輕撫胸前三縷長髯,衣袂飄飄。
其次是身披甲胄的忠勇侯陳涵,按住腰間的刀柄。
在徐琰右側的是申國公閔行,同樣是手按腰刀,他本該接替徐林成為新一任大都督,隻是世事難料,魏禁成了大齊的第二任大都督,而他則是變成了守陵人中的一員。
閔行在生前就是有儒將之風的美男子,若論相貌氣度,絲毫不遜於徐琰,此時披上重甲,更顯威武氣概。
在閔行一側是盧國公張海九和宋國公韓雄。
六人以徐琰為首,徐琰向前踏出一步,俯瞰台下大軍,猛然舉起手,喝道“諸君,迎敵。”
這一刻,徐琰的聲音壓過了風聲,壓過了雷聲,響徹在整個小丘嶺的上空。
除了李宸這個文官之外,其餘閔行、韓雄、張海九、陳涵四人幾乎同時抽出腰間佩刀。
數不清的陰兵高高舉起自己手中的兵器,雖然沒有呼喝之聲,但氣勢仍舊震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