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三十七年,嬴政於東海崩猝,全國上下一片哀悼之聲。後有趙高宣讀始皇帝遺詔,詔曰:太子胡亥即刻繼承帝位,長子扶蘇不但不能為國家建功立業,而且還屢次上述誹謗先帝,蒙恬執掌征北大軍,身為扶蘇的老師而不能即時規勸扶蘇改邪歸正,兩人論罪當斬,欽此。
次詔書一處,整個朝野上下一片喧嘩,半數人以利斯為首的都站在趙高一頭,堅定不移的相信這就是先帝遺詔。而以扶蘇為首的竹名王子,卻一口咬定那詔書是趙高偽造。此時不但關係到扶蘇的生死,因為那些皇子都清楚,等到扶蘇這棵大樹被絆倒後,剩下來就輪到他們。所謂唇亡齒寒,一時間那些皇子都不約而同的站到扶蘇那邊,堅決抵製詔書的實施。
至於林躍,現在已經不管他的事了,他該做的已經做完,嬴政早已經在半個月前死去,而趙高為了掩人耳目,特意找了大量的鮑魚海鮮等腥臭之物放到車上,為的就是不讓嬴政逝世的消息透露出去。趙高雖然不知道林躍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麼藥,知道當時嬴政一連閉關數天,都沒有任何消息。這才感覺不妙的趙高,待闖入對方房間中時,才發現對方早已經氣絕多時。
心中短暫的驚懼過後,趙高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隱瞞下嬴政的死訊。這已經不再是林躍的問題,現在銀針已死,隻剩下林躍可以合作,若非如此,等到時候,所有的事情,返回栽贓嫁禍到自己身上。所以,趙高便聽從了林躍的建議,以海鮮的腥味蓋住嬴政身體散發出的腐臭,同時有快馬加鞭的名所有人以最快的速度,抄小道趕回鹹陽。這期間,趙高又在林躍的指示下,與李斯結盟,並且偽造了一份詔書。
其實詔書的真假,朝野上下所有人心中都一片透亮,不過此刻可不是詔書的問題。而是這些人究竟站在哪一邊,如果支持胡亥,就站在李斯趙高那頭,反之則是扶蘇。顯然這一場,爭論最後確實兩方打成一個平手,最後還是由蒙氏兄弟提議,這一切都等到嬴政運回鹹陽,然後下葬完畢後,再一一酌奪。
始皇帝下葬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反之,其中之浩大,遠遠超過之前的曆朝曆任每一位郡王。畢竟嬴這始皇帝之名諱,乃是合並自遠古的三皇五帝,這也就導致其墓葬規模之浩大。單單是陵墓的修建趕工,就動用了四十萬民夫。不過這一切都隻是表麵現象,驪山始皇帝陵墓雖然舉國所知,但是這隻是麵子工程,其中多數是些陪葬的陶土兵俑。而嬴政的的墓穴真正所在沒人知道,因為那是有一片異次元的空間,是當初徐福和諸多修士設計,驪山巨墓隻是那座龍墓的一個入口,不過這麼奢華的入口,所造代價實在太大。
一切都在緊張壓抑的氣氛中緩緩進行,朝堂上一時間又像是恢複了以前的平靜,可是在這平靜之下,幾乎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不斷以自己的關係,四處撒網,他們既想要和趙高有所牽連,同時又想勾搭上扶蘇。因為,那樣的結局無論怎樣的,都可討到好處。這些是文官的舉動,至於各個將軍,隻要是手上握有一定兵馬,都成為眾多皇子間,炙手可熱的人物。
時間一晃,又是兩月過去,眼看驪山大墓的最後一個工程,封頂即將完成。屆時,雖然需要更多的民夫來完善收尾工作,可這些都可以告一段落。趙高和扶蘇之間的爭鬥,也正是由暗轉明。這一天剛剛回到府中趙高正待坐下,整天出去應付周旋各類權臣,雖然使得初嚐到權欲的趙高倍感欣喜,刻和一整天累下來,就算鐵人也有吃不消的時候。
這不還沒等趙高屁股捂熱呢,下人便遞上來一份密信,信封上由蠟油封的嚴嚴實實,待趙高拆開一看,原來是林躍。隻見那信上大意是說,讓趙高提防扶蘇,現在是非常時期,坐錯一步都會滿盤皆輸。至於林躍自己,會在這幾天趕來,那時候就是扶胡亥登上帝位,處決扶蘇之時。在此之前,趙高一定要沉得住氣,一切等林躍來了再說。
看完這封信,趙高臉上忽然露出了疑似古怪的笑容,然後對侯在一邊的下人道:“走,被車,本官要去丞相府中一趟。”
“諾”下人聽令,連忙叫人將剛剛聽會後院的馬匹遷出,接著又以最快的速度將馬具套上。這大半個月來,趙高整天外出見客,下人都已經習以為常,就連備車的速度也都熟練的多,不到半盞茶的工夫,就已經將馬車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