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till teach now, but only part-time. The key is, I found the time to balance my own dreams, while helping cultivate the hopes and dreams of young, aspiring English speakers and writers. So, I guess, the circle of learning continues…

小時候,我聽過有人這麼說:“有能力的去實幹;沒能力的去教書。”於是,一路成長過來,我一直認為所有老師都是徹底的失敗者。大學畢業後,我害怕自己如果當不成演員或者歌手,會不得不以教書為後路。但我的表演老師也教導我,表演時要全身心投入,不論你的觀眾隻有一個人,或是連一個都沒有。既然老師們會這麼教育我,那他們也並非都很差勁,對吧?

不管怎樣,2007年時我來到中國,因為我獲聘參與一場特技表演,表演中充滿了摩托車翻跟鬥、飛躍鑽火圈的情節。但這活兒實在讓我身體吃不消,於是我很快就開始找起了新工作。後來,我在當地一所叫做“快樂熊英語工作室”的學校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起初那幾個星期,我被人扯頭發、吐口水,甚至被人拳打腹股溝——這麼受罪,圖什麼呢?看起來沒有一個學生有興趣學英語,而我也沒興趣教下去。但接著我想:要是他們中的其中一個真的想學呢?於是,盡管我興味索然,但我還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提高英語水平。這引出了我們這個月的主題文章……

在《一輩子的承諾》一文中,一位年輕的未來教師明白到了自己音樂上的不足。接著在《為師之道:一個也不能少》中,孩子們通過做出美味的餅幹學到了重要的一課。《借口,借口》一文展示了杜撰請假條如何能夠引導學生寫出最好的作品。最後,《老師的意義》一文著重講述了老師們所有未獲賞識的成就。

我現在仍在教書,不過卻是兼職。主要原因是,我要在幫助年輕、有抱負的英語演講家和作家實現期望與夢想的同時,平衡自己的理想。所以,我想,求學的循環之路仍需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