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一)(2 / 2)

“這位兄弟,在下初來乍到,卻是煩問一聲,緣何今日卻是領不到這軍械?”

對於李自成問及,那衛兵卻是努了努嘴,而隨著衛士的示意,李自成這才注意到此間鐵欄裏麵一些個身穿土黃色軍裝,戴著大簷帽的士兵,足足有百十人卻是正往馬車裏麵運著軍械。

卻是足足有十輛大車。

“這些是?”

“這些啊,那可不是你們這些移民官能夠惹得起的,這是東江靖海軍的人!”

卻說衛士嘴中所言的東江靖海軍,乃是由登萊巡撫袁可立在金山衛組建的一支新軍,盡管是由袁可立組建,但是靖海軍的軍費來源則是金山鹽稅局十分之三的經費以及天津輪船局十分之一的收入。

而金山鹽稅局直屬帝國稅務總局,天津輪船局則是隸屬帝國農工商局,也就說靖海軍的經費來源直接受到帝國掌控,故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支僅有一萬人的軍隊到底歸屬於誰?

因為有著兩大財力雄厚的帝國機構支持,所以說靖海軍是相當‘金貴’的一支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多招募遼東失去家園的流民以及前來墾荒的關內饑民,可以說這支軍隊的戰鬥力那是相當強悍的。

崇禎三年,十月。

就在這支軍隊組建三個月後,在帝國與後金爭奪蓋州的戰鬥中,就是靖海軍憑借三千兵力,拿下後金駐守的蓋州城,而當時城中駐紮的後金兵力多達六千人之眾。當然這也不能排除靖海軍火器先進的因素,畢竟靖海軍中那是有單獨的一個炮兵營的存在,也就是有足足五百人的炮兵兵力,配備有紅衣炮十門,臼炮二十門,以及大小諸炮共計一百餘門。

因而靖海軍也便是成為東江諸軍中執牛耳者。

當然對於靖海軍,初來咋到的李自成自然是不了解的,但是從那衛士的言語之中,李自成卻是能聽得出,這靖海軍在這東江有著怎樣的地位。

其實東江靖海軍並不是傳說中的那般不可一世,在老百姓中靖海軍有著極好的口碑,可以說是帝國‘三大紀律七項主張’忠實的執行者。

而今日之所以表現此般,卻是因為登州新來的一批軍械,那是皇帝特批給東江靖海軍的,此批軍械更是由京師兵工廠直接生產,登州兵工廠全然沒有這樣的技術。

五百杆撞針式後膛擊發槍,帝國編號【明】式零零一火銃。

卻是自從崇禎三年二月,雷汞發明以來,經過兵工廠畢懋康等人的努力之下,帝國研發了最早的用紙筒作彈殼,將彈丸,發射藥和底火集於一身的子彈,到崇禎三年年底,更是研發了出了使用銅皮包裹的子彈。

可以說帝國軍械史上從此拉開了新的一頁!

但是因為製作工藝等原因,這種步槍卻是隻能在機床較為完善的帝國兵工廠生產,而且產量也不是太高。

首批生產三千餘支【明】式步槍,卻是有五百被運到了這遼東,用以裝備東江靖海軍,卻是可以看出朱建對於這支軍隊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