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宋獻策一路走來,直到進了禦書房中,此刻的朱建卻正是讀著書稿。
“陛下。”
見皇帝讀著著迷,宋獻策卻是出聲喚到。
聞此言,朱建卻是抬頭,見宋獻策到來,卻是起身道。
“宋卿家,來得正好,朕卻是有話與你說。”
說罷,朱建卻是宋獻策安排坐下,繼而道。
“張家口的晉商大族,卿家可是以為朕準備妥當。”
對於皇帝此言,宋獻策卻是點了點頭。
“陛下吩咐,臣不敢有絲毫懈怠。”
原來早在半年前,宋獻策已然受命對於八大晉商進行一係列調查,進而為以後一係列輿論戰做準備。
而說到此處,卻是不得不提到這所謂的八大晉商。
所謂八大晉商,也便是所謂的後世八大滿清皇商人,依次為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其中又是以範永鬥為首。
這八大晉商在明朝末年,不僅僅是正常貿易,更是暗中為滿洲人輸送軍需物資,提供關內各種情報,搞起政治買賣,後來滿清入關,特意封之為皇商。
對於這段記載,史料有評:明亡於清,究其原因,根子還在於政事疏漏,與士人過寬,與庶民過嚴,商賈借士人崛起,無利不起早,心中無國家民族之所義,唯圖方寸之所得,範奸永鬥者,明國之人,漢之苗裔,卻在國戰之時,不圖利國與一毛,卻重清人之一信?不重漢人之存亡,隻顧一家之私,圖小利忘大義者,莫過於此,清人如無鐵器之利還至於如此迅速的崛起?真正是送利刃與仇寇,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之始,正是始於這類漢奸商人之手也,雖萬世難消此恨。
而對於朱建而言,這些個漢奸商人,那自然是耳熟能詳,故而在站穩腳跟之後,朱建卻是準備向這些奸商開刀。
隻不過憑借朱建的性子,那是不打無準備的仗,何況這奸商之首範永鬥,那是早在明朝初年,範氏就在張家口和蒙古地區做生意,曆經七代,傳至範永鬥成為張家口地區對滿蒙貿易的漢族大富商,而且這範永鬥此人那是時人稱之“賈於邊城,以信義著”。
對於這樣的大商人,朱建若是沒有十足的證據,貿然動手,阻力是小事,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年朱建一直倡導發展商業貿易,而若是貿然將這麼一大商賈抓捕,那天下的商人們該有怎般看來,若是不好,卻是有可能讓這些年來好不容易樹立的重商政策毀於一旦。
但是不動此般的奸商,卻是不可能的,那麼要將這些人一舉清除,唯一的辦法的取另外的罪責,變被動為主動,讓其永無翻身之日。
自然,其曰:使之成為千古罪人,民族敗類,臭名昭著!
而此刻,對於宋獻策點頭稱是,朱建卻是道。
“宋卿,此事關係重大,朕以為卿家當是多樹以宋時文天祥、陸秀夫之屬為榜樣,大力樹立國家、民族之概念,卻也是應了當年朕與卿家所言的那席話。”
宋獻策是聰明人,若是不然朱建斷也不會讓他做自己的宣傳大臣,而此刻,對於朱建所言,宋獻策卻是一臉凝重。
“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