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啊,通知李岩李大人,告訴他,將這份文書與那文章一同遞與出版局,明日一同付梓!”
翌日,一則消息卻是傳遍整個帝都,讓帝都更是陷入一片紛紛議論。
文章是關於帝國對於毛文龍之事的定論,而隨同定論而出的則是一則來自薊遼督師袁崇煥的謝罪書。
文章中寫道,毛文龍有功於朝堂,有功大明,故而朝廷欲要對其進行追封,然而其人桀驁不馴,與朝堂離心離德,卻是罪莫大焉。
功不抵過,故而袁崇煥殺之,則為其過之責罰,至於其部下,按其功過,議定功績。
前罪不究,當同心同德,皆可為帝國子民!
與此同時,當來自帝國心髒的這一份報紙傳遍整個帝國之際,登州之地,卻是正孕育著另外一件大事。
耿府。
耿仲明本是毛文龍舊部,後毛文龍被殺,因為耿仲明其人不為袁崇煥所喜,故而投奔登州而來,當時袁可立尚未來到登州節製,登州巡撫乃是現如今的京營火炮專家孫元化,因為與耿仲明相交,故而耿仲明卻是在登州謀了個參將之職。
後孫元化調離登州,袁可立接任登州巡撫之職,雖說袁可立不甚喜耿仲明其人,但是因為耿乃是毛文龍舊部的緣故,這耿仲明卻是也一直在這登州參將的位置上呆著。
原來,對於毛文龍,袁可立卻是相當器重,有史雲:公(袁可立)故奇其(毛文龍)膽智。
而對於節製毛文龍,朝中更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牽製奴酋者,朝鮮也;聯屬朝鮮者,毛鎮也;駕馭毛鎮者,登撫也。’
可以說,毛文龍取得的一係列成就,多有袁可立的扶持,因而對於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之事,袁可立心中卻是有些憤慨之意。
不為私,卻為遼東之地缺一肱骨爾!
同時,袁可立卻也是明白,毛文龍尾大不掉,已是騎虎難下,故而在天啟年間,袁可立督師登州,卻是以沈有容製衡毛文龍。
隻不過聞聽毛文龍被殺,或多或少,對於袁可立而言心中卻是有些惋惜不已,最為重要的還是在於袁崇煥竟是矯詔而為之!
在袁可立看來,卻是忌諱莫測的。
袁可立之事暫不提及,卻說此時的耿府之中,耿仲明卻是約了遼東舊人孔文德等把酒言歡。
酒過三巡,耿仲明卻是開口道。
“諸位,大明京師之中那份什麼報紙,諸位可是看過?”
聞此言,席中卻是有人嚷嚷道。
“大哥,說笑了,俺們兄弟幾斤幾兩大哥心中還不清楚啊,這鬥大的字那都是識不得幾個,哪還會看什麼報紙啊!”
“是啊,是啊,大哥,這不是難為弟兄們嘛!”
......
對於席間眾人三言兩語,耿仲明卻是笑而不語,自家這些個弟兄們幾斤幾兩他自是知道。
而他之所以這般問,卻是並非是問眾人,而且隻單單問一人而已。
“孔兄,此事你卻是怎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