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運氣的成分(1 / 1)

運氣的成分

卷首語

一個個看似基業長青的企業相繼倒下,在競爭高度不確定的今天,企業還沒被“逆襲”——應該感謝什麼?

是因為勤奮夠量管理夠強,還是專業夠硬關係夠深——這些鎂光燈下的理由足夠正能量,卻與真實世界的成功構不成完全的因果關係。能夠“活下來”的真實原因往往很粗暴,套用王石所列舉的企業成功公式——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因為運氣夠好。

運氣?這很殘酷,並且有悖於我們自小接受的教育,但人世間確實並非所有的付出就一定會換來回報,因為沒有人能保證所有的付出都能打準一切因果轉換點。市場所給予弄潮兒的基本價值觀,僅僅是不付出就一定沒有回報。

所以,在這場指向贏家的戰役中,不要再用諸如努力、夢想以及個人能力突出等“大詞”來解釋商業成功的原因,那樣的解讀實在太過浪漫。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經營不過是一連串日常瑣碎構成的連鎖反應,沒有人能確保自己的任何決策都能指向正確。贏的原因,不過是比同行犯的錯誤更少一些。

怎樣才能比同行犯的錯誤更少一些,一個刻板的回答是因為運氣夠好。當然,這種刻板回答並非消極,而是一把戒尺。一方麵提醒那些目前尚且贏著的企業少一些自我沉醉,因為明天的競爭誰也說不準;另一方麵也勉勵那些曾經堅韌過的輸家,少一些自我放棄與自我懷疑。

讓我們去複盤整個動態人生的輸贏細節,套用馬雲曾經的一個總結,應該是“勝利時需要總結那些僥幸勝利的因素和不足,為不輸下一場比賽做準備;失敗時應更多反思哪些事情做好了就會贏,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沒做好那個也沒做好,那麼就沒有士氣了。”

士氣是贏得好運的必要條件。如果將企業成功的原因百分之八十歸結於運氣,那麼另外百分之二十則應是那些經受過人類社會曆史檢驗的可控規律。運氣是一種不確定的東西,這點每個參與遊戲的人都應該接受;而那些可以確定的要素則是激情、理想主義、平常心以及自省能力等。

所以,不要再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絕心態去麵對人生的每一場戰役,那樣的生活太累。真正智慧的心境,不過是在可控的百分之二十內做到一個頂級分數,至於最終的成敗得失無關宏旨,隻要問心無愧不足以構成遺憾即可。因為人不能總是去和曆史打仗。

所以,把握一種人生向前的士氣,減去一些自我膨脹繼而麻醉的戾氣。我們在一個充滿偶然的轉型時代,唯一能夠確定的不過是隻此一生必須熱情麵對,無論成敗都是精彩。

(來源: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