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十)水眼
院中的雨水流出,流向牆外的巷道,再流向村下的小河,一直流向了遠方。但院中的靈氣,依然圍繞著朱家老院。這不,從石縫間生出的黃花,開得周邊的石頭都笑了。
(十一)哨眼
哨眼,飾於房屋兩側的山牆上部,正麵看像耳朵,側麵看像眼睛,或以瓦對成錢孔,或做成福、壽鏤空的燒製圖案,既保持屋頂通風透氣,又引接光線對射屋內,給堂屋增添了幻境般的光束。
(十二)貓眼
貓,在廊前靜靜地臥著,陪伴著它的主人,聆聽著主人敘說這庭院,這堂屋的過去。也許勾起了貓的思緒,是的,它的老祖宗定是看過這庭院那無比熱火的場麵!
貓,與主人共同生活在這裏。主人給貓在門檻下留了可供出入堂屋的通道,主人的家,就是貓的家。凡是主人能夠享用的一切,貓會盡性盡情,無拘無束地享受。
(十三)柱基石
無論精雕細琢,或質樸本色,主要基礎穩固,就會托起擎梁大柱,永遠忠實地支撐著一座大廈。
(十四)廊圯
雕的石條廊圯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收集的圓石,有序排列,砌成廊圯,也別有一番情趣。尤其當野草從石縫間生出,便是“苔痕映階綠”的天然風格。
二、庭院格局
梅江峪,有保存完好的六座明清院落。這六座傳統民居在村莊台地自北向南一字排開,被稱為邊院、中院、老院、上中院、當中院和書房院。
六座院落均是四合院,這便是“梅江六大院”。六大院今存明清古民居23間,占地300多平米。
每座院院牆很高,牆角用石片或青磚砌成。牆體用夯土築成,有些牆段從牆根痕跡看過去曾是用磚砌成的。院牆較高,而且有很強的封閉性,也體現了農耕文化封閉保守的思維特質。
梅江古民居渾厚的曆史印記,更多地留在這六大院。幾百年的滄桑歲月,點點痕痕,積澱在這六大院。
六大院的主人自然是朱姓人家。能夠傳留於今天的曆史,是這樣的故事,那應當是清朝,或更早的記憶。據朱四德老先生講,他的先人更早是給秦安縣的某翰林家做活的夥計,後因翰林家主人獲罪,夥計替主人吞金紐扣而死。主人深感夥計義氣,被埋在了翰林家族陰宅中穴,才有了朱家後代人才輩出的興旺。這段曆史寫在先人所修的《朱氏家譜》中。可惜,這家譜於20世紀60年代朱四德老先生五婆去世時,一並埋在了他五婆的棺材裏。
朱家先輩與中國鄉村所有的發跡者一樣,都有一段奮鬥史。另一版本是說,朱家先人替翰林老爺過堂,被打了四十板,夾了一夾桚。所幸遇上了清官,看出了誣陷的破綻,放了主仆二人。出獄後老翰林給了些銀錢,朱家先人娶了妻,置了地,含辛茹苦,艱難度日,撫育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兩小兒也不負眾望,後來兄得經鑒,弟得武學,兄弟終於功成名就,家道從此由“一頭騾子買個驢價錢”的凋零年代,開始進入中興的鼎盛時期。
據朱四德老先生講,他的祖上有兄弟六人,五爺朱清泰,曾在本鄉陽屲村當過保長,1949年去世,家人賣出三埫土地為其送葬。並說六爺名叫朱清正,年僅三十九歲就已亡故。他還回憶到,朱家大院在民國初期尚有大刀、弓箭和槍等兵器,比他大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常常習練武功。
一場變故,一世奮鬥,留存於今的是他們的六大院:老院三多堂、中院五福堂、上院百忍堂以及邊院、佛堂院和書房院。
(一)三多堂
今天院子的主人是朱家的後代年已七十多歲的朱四德及老伴。據老夫人講,朱四德先生是四代單傳。
院,寬暢而寧靜,古樸而富有生機,盡管曆經幾百年,卻依然能夠感受到當年的氣息。
正房三多堂三間,下房三間,北房三間,南邊是一座小木樓,並帶一排小房。
所謂“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壽。按《道德經》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又含有繁衍,增長的寓意。
與“三多堂”一樣,梅江峪“六大院”的建築都是木構架土木結構,基本構造方式是以立柱和橫梁組成構架,屋頂與房簷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起隔斷作用,而不承接屋頂的重量。
作為主房的三多堂,房基明顯高出庭院,以乾字向定位,以雲落三簷式修建,顯示出一種肅穆莊重的氣派。廊沿寬暢,四根明柱挺立庭前,屋麵上部鑲裝了木板、木窗,四攔門窗一色的木質。窗台下部是青灰色磨磚砌成的圖案。門楣刻有“三多堂”,檁鉚相套,飛出雕刻雲頭,這樣的建築恰似一位氣宇軒昂,目光炯然,眉目清秀的長者。磚雕的屋脊,高高突出,延伸左右,飛來的燕、鴿、鵲矗立於上,高瞻遠矚,更加襯托出屋子的氣度與生機。
此屋據說為康家裏康師傅修建。康師傅曾主持修建清水縣城隍廟大殿,是清水有名的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