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關鍵詞讀懂土耳其電影
速覽
作者:謝周浦
International Antalya Golden Orange Film Festival
金桔獎
金桔獎被稱為土耳其奧斯卡獎。1963年初創時,既是為了鼓勵土耳其電影的發展,又想讓藝術掣肘於政治。前不久51屆金桔獎,就為此爆發了“審查風波”:名為《直到地球的臉孔變成愛的臉孔》的紀錄片被組委會以違背土耳其刑法條例為由給禁了,之後評審團集體辭職,不光是為了抗議組委會,還表達了對審查製度過份幹預電影創作的擔憂。
《電影的自由》
這是研究土耳其電影審查製度最重要的著作,作者奧納拉成為國內第一個憑借與電影相關研究取得博士學位的學者。土耳其的電影審查製度相當混亂,即使是社會秩序日漸好轉的20世紀70年代,仍然有很多荒謬判決:當時有部電影被裁定包含共產主義宣傳而禁止出口,但導演明明在申請裏特意提到拍這部電影就是為了出口,因為出口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青鬆
青鬆就是土耳其的好萊塢。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青鬆每年出產影片250部至350部,到1970年,整個國家的電影業達到巔峰,全國電影院總計2424家,觀影人數也達到2.47億。這期間,除了商業突破,青鬆同時製造了大量藝術精品,代表作《幹涸的夏天》就拿下了1964年的金熊獎。2001年,喜劇片《電視機進村》成為土耳其最賣座的電影,土耳其由此進入大片時代,並開始與國際接軌。
《自由之路》
2003年,在安卡拉電影文化協會組織下,土耳其影迷和電影學者共同選出10部史上最好的土耳其電影,1982年的《自由之路》以絕對優勢,占據第一位。這部電影的誕生就很傳奇:導演尤馬茲·古尼35歲之後的大部分人生,都在監獄裏度過;他在鐵窗內創作劇本,然後遙控拍攝;拍攝完成後,他越獄逃往法國,繼續剪輯工作。
錫蘭
在國際視野裏,努裏·比格·錫蘭是當今土耳其最重要的導演。他的影片堅持表達西方藝術電影黃金時期的存在主義主題—諸如個體的疏離、人類生存的乏味。同時,配合他標誌性的靜止鏡頭和長鏡頭,拍攝人物背影,以及大範圍的沉默片段,營造出肅穆冷靜的殘酷詩意。雖然他的影片成本極其低廉,但人物在自然環境中的出片效果,卻恢宏大氣,刻意壓低的飽和度,以及荒涼的取景,完美地配合了影片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