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火燒賊軍站穩徐州(3 / 3)

而且就算出錯了,導致失敗了也沒關係。曹家不認為一次就能滅掉張銘,讓曹豹了解一下戰敗的滋味,也是對他成長有好處的。

如今曹豹已經根據他所學,指揮士兵們從容退去,隱隱之間已經有了一個將領的風範,隻是他那打顫的雙腿,讓這份氣勢減弱了幾分。

在指揮之餘,他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火勢最大的地方隻有三個,下山的地方卻是小一些,倒是暗合兵法裏麵的‘圍三缺一’的造詣。

有埋伏?曹豹總算想到了這個可能,二話不說立刻騎上了馬,想要朝著後軍叫喚一下,讓後麵的人注意埋伏!誰知道剛剛喊了第一句,五支暗箭不知道從何而來,射中了曹豹,將其擊殺。

曹豹一死,後麵的士兵自然不聽指揮,紛紛逃跑。而伏兵也自知暴露,也不躲藏,走了出來。

麵對這些潰兵的,卻是張銘本人。而黃忠,在自己不遠處的另一個小道上。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那個小道附近有水,本來還以為這幫龜孫子會選擇有水的地方撤退,沒想到曹豹那個愣頭青,知道要安撫士兵情緒,卻忘記查看地形了!

結果大量的士兵,已經朝著自己的方向衝了過來,張銘卻是不得不出現應戰了!

還好,士兵或許得到了交代,紛紛靠在張銘兩側,盡可能地護衛張銘的安全,讓他不必擔心左右和身後。

而張銘也鼓起了勇氣,拔出了腰間的橫刀,殺向了敵人。

很快,雙方就交戰在了一起,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張銘的捅刺下結束了生命。隻是對方的人越少,身後被火燒傷的人越多,這些士兵殺得也就越拚命,讓張銘等人有點難以抵擋,畢竟對方怎麼說都是自己的四倍有餘。

張銘恪守山地戰的要素,隻捅不砍。攻擊的時候隻用七分力而抵擋的時候卻是全力以赴。這裏要稍微解說一下:隻捅不砍的意義在於用最簡單的辦法,擊殺對方,不給對方發現破綻反擊;攻擊和抵擋的力道不同,則是在於攻擊拚盡全力會浪費體力,而且刀身入肉太深也不易拔出;至於防禦則要全力,畢竟涉及自己的小命,不用心可不行。

士兵畢竟隻訓練了一個月,在麵對拚死相搏的敵軍非常勉強,很快就縮水到了一百來人,而張銘的身後第一次出現空隙!

還好,這個時候黃忠和何曼及時趕來,加入戰鬥之中。憑著這兩位的強悍戰鬥力,戰鬥很快就朝著一麵倒的趨勢發展,最後張銘一句:“投降免死!”的喊話,讓他們很快就棄械投降,成為了俘虜。

在俘虜了五百多個士兵之後,黃忠也問了一下張銘:“主公,不是全部要殺掉嗎?”

張銘苦笑了一下,說道:“自我們將賊官全部滅殺開始,計劃就已經變了!快點完事,我們還要好好‘審問’這些俘虜呢!”

天亮的時候,大火已經差不多熄滅,其中有風向的問題,也有張銘後麵派人救火的因素在內,反正這個森林不需要擔心被大火完全燒光了。

之後的幾天裏,張銘將官兵‘招供’的供詞遞交給了徐州刺史,言明徐州曹家豢養賊人,殺害彭城境內世家和商旅。並且指出曹家有密謀攻打留縣,密謀造反的嫌疑。

徐州刺史自然是雷霆大怒,其實也是對這個占據了徐州武係官職的曹家非常不滿的發泄,立刻下令出動徐州郡兵,將曹家抓拿歸案!

在張銘的參與下,曹家很快就被徹底消滅,曹家的家財自然肥了刺史大人,而曹家退出之後,空下來的鹽利也很快進入了張銘的口袋之中。張銘也趁機將曹家的三十頃土地買了下來,歸在了南華的名下,畢竟自己的爵位所能擁有的土地已經到達了極限。

最終,張銘在中途將下策改成了上策,雖然戰鬥過程有點取巧的意味在內,但卻無法否認以一千五百士兵,對抗將近四千五百敵人,斬敵四千餘,俘獲五百餘,己方傷亡六百餘的戰績。

張銘用這個戰績,威懾了徐州各大世家一番,讓他們明白這個後起之秀,也是有可以吃人的獠牙和利爪的!

事後還高調訪問了糜家和陳家,再次簽訂了合作同盟協議,在兩個世家的承認下,成為了徐州第三大世家。

此時此刻,張銘才算是徹底的在徐州牢牢地紮下了根,得到了徐州舊勢力的承認。而趙家,此刻隻怕已經悔恨的要死了吧?畢竟之前幫助曹家的行為,已經讓他們和張銘徹底絕緣了。

至於張家,慶幸家中有一個張紘已經在張銘麾下辦事,完全忘記了之前揚言,要讓這個族人私自行動的行為受到處罰的宣言。

而張紘,淡淡笑了笑,在心中說道:“就這果斷的態度以及雷霆的氣勢,倒有資格成為我的主上!”

隻待張銘回來,或許張紘就能提前認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