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都不說話,那麼我先說說天眼眾收集到的情報吧!”張銘拿出會議前天眼眾給他的情報,念道:“慕容部,光和三年曾經派人來洛陽進貢,之後與袁家發展出莫大的友誼。袁家商隊,也就是甄氏商隊三次到幽州買馬,其中兩次都會有袁家族人離隊而去,方向正是慕容部,很不巧,最近的一次就在一個月前!”
到了這個份上,要說這慕容部突然到來還沒什麼問題,隻怕不是天生癡呆,就是腦殘份子了。
程昱不由得感慨:“天眼組建的時候,主公主張派遣精銳天眼眾到北方胡人聚居地臥底,一開始還以為是小題大做了,沒想到如今看來,卻是恰到好處。如果不是一開始就潛入了慕容部,隻怕根本不會知道慕容部出兵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袁氏!
隻是,袁氏此舉是不是太過分了?世家之間的爭鬥,不過是大漢的家裏事,如今居然勾結異族蠻夷,袁家根本就已經破壞了遊戲規則!”
戲誌才慢慢抿了一口酒,沒有和以往一樣大口喝酒隻能說明此刻他心裏也不爽。待程昱說完,淡淡說道:“袁氏此舉也不奇怪!如今袁氏名望已非一般世家可比擬,說不定那些依附的家族,已經暗暗在謠傳袁氏代劉之類的話題了。
袁家是不是忠臣,這個已經由不得他了,依附他的家族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將袁家推到大漢的對立麵,最終取代大漢已經是必然了。既然如此,袁氏自然要為將來大事,爭取更多的籌碼,慕容部甚至其他異族,不過是他的棋子之一罷了。”
曆史袁紹掛掉之後,其子也有請過烏桓蠻南下幫忙,由此也可以看出袁氏和大漢北方的異族,其實早有聯係,而且交往還不淺。
第一次參加會議的劉曄不由得感慨:“為什麼每一個臣子到了進無可進的時候,都會選擇造反呢?這樣的死循環,究竟如何才能解脫?”
張銘淡淡一歎:“子揚,要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隻可惜,在華夏大地隻怕不行……”
隻此一說,大家立刻抬起頭,很詫異地看著張銘。
而張銘也不回避大家的眼神,淡淡說道:“其實可以讓一個皇朝千百年不衰的政治製度(君主立憲),我不是不知道。但基礎是皇朝的統治者,也就是我們的陛下,其血統得到大漢子民的承認,承認其為高貴而無法被替代的。
這個情況在秦朝以前華夏一直如此,隻是秦末偏偏某個起義軍首領說了一句話,子揚可知?”
劉曄愣了一下,轉即明了,說道:“主公可是說大楚的陳勝所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張銘點了點頭,說道:“事實證明了,他這句話很有效。吸引了不少的人參與起義軍,但也給了天下一個信號‘皇帝血統一點都不值錢’!
從陳勝起義以來,我華夏的帝皇血統就失去了高貴性,任何達到一定實力的家族都想取而代之。於是就算製度再好,為了得到帝皇這個無上的地位,那些已經進無可進的大臣,最終會自發或者被附屬世家威逼成為新的帝皇。
就算你我在大漢建立這個政治製度,我們之後獲得了皇位的新皇,隻需要一句‘新朝新氣象,廢舊立新’一句話就可以將我們的政治製度完全否認,結果不知不覺又走回了那個死循環裏麵。”
不由得心中再感慨一句: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生產能力的低下,這導致庶民生存在溫飽線上,連識字隻怕都沒什麼時間。而世家壟斷了大漢的文化,庶民就更難接觸到文化知識,更別說學會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了。
很多都說在大漢建立一個君主立憲的王國,但真正要將生產力提高上去,並且讓公民學會知識並懂得行使自己的權利,沒有幾百年的功夫根本沒辦法做到。誰能保證,自己的子孫後代,就一定能夠順著這個思路發展下去?保不準那個野心很大的子孫,直接走回中央集權的封建製也不是不可能。
或許又如不少說的,建立一個皇朝,然後就讓子孫後代去守,反正到時候自己也掛了,就算洪水滔天又如何?這個自己自然也很讚同,隻是如今是自己真的來到了這個世界,難道真的能夠容忍子孫有一天,被麾下臣子造反而被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