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情況不妙的張銘,在回到兗州之後就開始積極備戰。不僅將士兵擴大到了五萬,更是直接秘密使用了土法煉鋼和土法煉焦,密鑼緊鼓的打造了上萬製式橫刀。
所有的武將武器和鎧甲都被更新了一遍,拿到武器和鎧甲之後,那些武將也不吝慷慨效忠之言,對於他們而言,這兩樣東西無疑讓他們在戰場上更容易存活下去。
至於為什麼張銘沒有在之前北上抗擊鮮卑的時候就打造,這個大家都選擇沉默了,哪怕是關羽也明白,這樣的利器不能隨便亮出來,畢竟張銘的真正敵人不是那些使用破爛武器的鮮卑騎兵,而是大漢的老牌世家們。
因為擴軍的關係,無論是李典還是樂進,這下子也不偶爾抱怨自己沒有真正上陣殺敵什麼什麼的了,如今每天就訓練士兵這一項,足夠讓他們累得回到家立刻就睡過去。
而張銘北上討伐鮮卑的消息傳開,同樣也為張銘帶來了不少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泰山人於禁前來投效,和他一起來的還有原黃門郎荀攸、潁川身家族人陳到、汝南小屁孩呂蒙(今年不過十歲)、江夏平春人李通、臨淮東城商人魯肅紛紛前來投靠。
當然另外還有一些比如張英、樊能、周昕幾個不太出名或者注定一出場就別人秒殺的悲劇人物也紛紛投入張銘的麾下。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張銘的出名僅僅是武將這方麵,文臣方麵幾乎是凋零得緊,魯肅都僅僅是一個儒商,家族僅僅算是一個商人家族,根本算不上是一個士族,要不然也不會被張銘派一個使者,就屁顛屁顛過來投靠了。
將各個投靠的將士,根據才能安排下去,基本上要麼就是一方守將,要麼也是某個大將麾下的偏將。呂蒙年紀太小,而且還是瞞著父母出來的,所以張銘還得派人去核他父母說一聲,得到了他父母的同意,才將他丟到訓練場和那些小屁孩們一起訓練。
荀攸被任命為參軍,主軍中謀略這一塊,也算是專業對口。平時沒有公務的時候,兼職擔任主簿掾吏,幫忙族叔荀彧處理政務。
荀攸的到來,也算是標誌著荀家徹底放棄與張銘的怨念,將投資的重點放在了張銘的這邊。或許,張銘的身份讓他們覺得張銘應該是一個願意捍衛漢室正統的人物,因為他如果不捍衛,別人就會用他天子義弟的身份下手,到時候張銘隻會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魯肅初到,所以安排在劉曄的手下當功曹掾吏,隻待資曆到了,那麼自然會獲得升遷。其實當他當上功曹掾吏那一刻,他已經從商人正式變成士族,高興還來不及,自然不會有什麼不滿。
糧食通過糜家和甄家商隊,秘密在各個渠道分散彙集到了陳留的糧倉之中,而張家商隊也在張銘弟子糜橫的運轉下,大力販賣茶葉、烈酒、琉璃器皿等商品,張銘除了琉璃器皿還有所限製數量以外,其他的都大開綠燈,因此數目暴漲之下,已經販賣到了整個大漢境內,偶爾也有從絲綢之路過來的胡商購買一些。
托胡商的福,棉花、花生這些非大漢原產的物種,也在近兩年到了張銘的手中,張銘接手兗州之後,也有委派典農都尉派下種子,給兗州各地的世家耕種,今年已經收獲第一批棉花,並被張銘高級收購。隻待脫籽和拉絲工具完備,棉花即將成為兗州軍的製式製服,而張氏商行也將多出一個主打產品。
在兗州為大亂忙碌的時候,洛陽也不消停。
首先就是劉宏確確實實為張明守了三個月的孝,然後發現守孝三個月,身體居然好了許多。他不是一個蠢才,自然知道之前服用的兩種丹藥有問題。又聯想到給他丹藥的是何後,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何進,尤其是何進身後的那些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