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勢已成割據開始(1 / 3)

時間匆匆到了193年,自諸侯討董也有幾個月的時間了。

曆史因為張銘的出現,或者說因為田豫偷渡造成的嚴重後果,不少曆史事件都沒有發生。

比如原本已經賣身成為王允義女的貂蟬,如今和張銘幾個女兒玩得正歡,而且和張銘走得很近,一開始張銘覺得這是叔父和侄女的關係,結果卻發現貌似有點不太對勁。

又如原本按軌跡會在四月被呂布殺死的董卓,如今依然活得好好的,而且進入長安之後閉關鎖國,反而如魚得水,不少措施得到了穩固發展,不僅獲得了雍州人民的承認,更是使得之前不少得不到落實的製度開始落實。

呂布沒有殺死董卓,但卻殺死了企圖離間他的王允,從而得到了董卓完全的認可,加上華雄已死麾下猛將稀缺,對呂布更是倚重。

而呂布也因為之前虎牢關的打擊,苦練武藝內功,雖然內功心法並不高明,而且修煉時間有點晚,但神奇的是呂布仗著他對武學的天賦異稟,很快就成功修煉出了內力,而且一日千裏地暴漲。

當然呂布沒有背叛董卓,也不是說他已經沒有野心了。隻是雍州經過了多次政治改革之後,呂布發現這裏的民心和軍心都向著董卓,他就算殺了董卓也得不到任何好處。況且張遼和自己都需要養傷,所以呂布選擇了暫時蟄伏。

在匆匆幾個月裏,雍州在董卓的改良下,大興農桑工業,打開商業之門,使得州內賦稅不斷增長,而且學風非常濃鬱,不少寒門學子有了更多可供閱讀的書籍。

以致於董卓每個月看到手中的報告,都會後悔為什麼李儒那麼久,才將兗州的治理模式‘觀摩學習’完畢,將‘學習經驗’彙總給他。他赫然發現,他那些所謂的政治理念,和張銘的政策居然是相輔相成的!

有了足夠錢糧的董卓,在192年中旬派遣呂布。以及新提拔上來的張遼北伐涼州,兩軍多次交戰董軍勝多輸少,一路打到了金城,隻是馬韓(馬騰與韓遂)聯軍引羌族支援,所以雙方對持起來,暫時是誰也奈何不了誰。

因為雍州本來就地多人少,所以無奈下董卓隻能加派兵卒在金城附近防禦,停止了對馬韓聯軍的進一步攻擊,而馬韓聯軍也獲得了暫時喘息的時機。

……………………………………分割線……………………………………

袁術方麵。

南陽郡積累了多年的民憤終於爆發,雖然勉強鎮壓了下去,但經曆這次浩劫之後,南陽已經徹底空虛起來。大量的居民外逃,或南下荊州或北上兗州。

袁術此刻,已經到了末路。

原本二十萬人口的南陽郡,如今隻剩下五萬多人,大部分還是不願離鄉,準備等死的老人;賦稅已經加無可加,就算再加也別想得到一份錢和一顆穀子,這直接導致軍餉的發放成了問題,按說這年頭有沒有軍餉沒什麼差別,可軍糧的缺乏,直接導致了士卒怨氣的提升,炸營的可能性在不斷提升。

最關鍵的是,袁術兩次向袁紹求援,而袁紹也在秘密支援了他兩次,覺得這個弟弟無藥可救的情況下,斷絕了對他的援助,這直接導致了袁術與袁紹的進一步決裂,不過他有空埋怨的話,更應該考慮應該怎麼度過這個難關。

不說,真的給他想到了解決的辦法:——遷移!

南陽不是呆不下去了嗎?大漢那麼大,放眼看去,淮南以南還有大把的無主之地。當然,這個所謂的無主之地,其實應該是說沒有大型諸侯存在的地盤。

最後袁術在民眾的夾道歡送下,帶著三萬兵馬經豫州向東,攻破了淮南諸城,成為了這裏新的統治者。

至於南陽郡,則被董軍經過武關南下霸占,同時派遣張濟作為守將,張繡從旁輔佐。這裏今後將成為董軍進出中原的門戶,隻要時機成熟,將出關征伐。

…………………………………………分割線………………………………

袁紹方麵。

討董回到渤海郡的袁紹,立刻精簡了兵卒,將大部分兵卒降為屯田兵,聽起來雖然難聽,但至少不必出征,所以士卒對此還算滿意。

隨後調動郡內所有工匠試圖破解匈奴甲胄的鍛造方法,隻可惜暫時還沒有破解。不過探索過程也使得技藝得到了改進,袁紹軍的武器和鎧甲得到了升級。至於那所謂的騎兵三寶,更是成為了標準配備,張銘自此在騎兵裝備方麵已經沒有多少優勢可言。

人多了就覺得地盤太少,而且隨著董卓的閉關鎖國,袁紹也越來越不甘心當一個小小的渤海太守。

最後麾下謀士進言,派使得邀請公孫瓚一起攻打翼州,答應與公孫瓚一起平分戰果;謀士言明一旦公孫瓚大舉入侵,韓馥這個膽小鬼一定回來向袁紹求救,到時候取韓馥而代之,翼州可入手。

因為袁紹對幾個兒子還沒有明顯的培養,所以站隊現象還不嚴重,因此這個提議大家是一致通過,這也使得袁紹根本不需要頭疼聽誰的好,直接就這樣答應了下來。

也可以說,袁紹和公孫瓚方麵倒是和曆史差不多。袁紹依然是安安穩穩占據了翼州,得到了韓馥麾下不少謀臣將士,隻可惜文官少了個田豐,武官少了張郃和高覽二人。

同時和曆史不同的是,韓馥這次是真心想讓,所以其弟韓猛也理所當然地加入了袁紹麾下,完全發揮其一柱的稱號,率兵抗擊公孫瓚,界橋一戰有驚無險奠定了袁紹河北優勢,也徹底得罪了公孫瓚勢力。

為了消化翼州這個戰果,袁紹暫時進入了休整期。開始倚重各大世家,廣招人才,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個世家的投靠,上一代家主司馬防曾經與袁紹在洛陽共事過一段日子,所以袁紹很照顧前來投靠他的,司馬防的三個兒子,也就是長子司馬朗、次子司馬懿、三子司馬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