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間幕瑣事周瑜征倭(1 / 3)

張瓏奪下潁川的同一時間,陳留。

“你要致仕?”看著下麵的李典,張銘感到非常奇怪。

按說李典年不過三十,沒有健康問題可擔憂。而且如今自己勢力正在蓬勃發展,多少人效忠無門,他怎麼會想到要下野呢?

“回主公,其實典當年最喜歡的是修文,而不是學武。”李典猶豫了一下,決定還是出賣老子了,“父親言‘天下將亂,欲出人頭地保家衛產,不能不學武!’,所以典六歲開始學武,如今不言天下無敵,也算有點在戰場自保的能力。”

想想以前老爹說什麼自己就做什麼的天真模樣,李典不由得感慨了一下,隨即正式向張銘坦白了自己的心意:“典自投入主公麾下,主公未曾待薄典半分,隻是典如今看著主公治下學風正濃,才知道骨子裏還是不喜歡那血腥殺戮的戰場,而是學之不盡的文化。”

“既然如此,也可以直接轉為文職,不需要致仕呀!?”大概聽出了點味道,張銘不由得給出了建議。

“主公麾下尚未出現過由文轉武,或者由武入文的情況。此例不好先開,否則日後有人鑽空子由武入文,豈不是視主公頒布的大學製度和科舉製度相謬?須知,這年頭文武兼備的文人,數量可不少啊!”聽了張銘的建議,李典立刻反駁。

儒家有六藝,雖然沒有劍法,但射擊和騎馬倒是有,以至於不少士子幹脆連劍術也一起學了。多少年下來,大漢的世家或者寒門子弟者,有一手不錯的武藝並不奇怪。

“主公,其實無須太擔心。典致仕之後,會回去好好瀏覽群書。今年年底不是就要科舉了嗎?到時候如果可以,給典走個後門就好……”反駁過後,李典打趣了一下。

“你參加可以,不過後門可沒門。而且我可告訴你,通過科考錄取的士子,最高也是從縣丞做起的,你真不後悔?”明白李典是在打趣,所以張銘也沒有真正生氣,隻是擔心他能不能接受得了從一方大將,變成一個小縣的縣丞。

“隻要李某才華足夠,不過數年,該得到的地位,典覺得自己還是有把握獲得的!”他也明白張銘頒布的所謂考核製度,他自信在五年考核期滿的時候,遞交一份最優秀的成績。

“既然你心意已決,某就不留你了。不過畢竟你我君臣共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也不能待薄了你。你族中可有優秀子弟或者交好的世家子弟?有的話就推薦過來,以你目前的武職降低一級錄取,你覺得如何?”這裏張銘其實是有私心的,因為他極度盼望那傳說中的‘李進’真的存在。

“這……且恕典有點私心,某庶弟進也是難得的猛將,隻是其性格莽撞且殺伐之氣過盛,所以家父一直沒有放心將他推薦給主公。如今他也有二十來歲了,某觀其性格已經慢慢成熟,估計會有所改變,若主公不棄,可以試用一段時間?”人都是有私心的,李典如果可以,當然是先為李家著想。

“如此,改天你叫他過來,讓我看看,若可用,就按之前說的給他相應的職位;若不堪用,則適當降級錄取;若真是難得猛將,且升一級錄取也不是不可能!”張銘看似依然淡定,其實心跳已經快超過五百了。

雙方客套了一下,李典就放下了手中的權勢,淨身離開了陳留。次日便帶著庶弟李進前來拜見張銘,剛好張銘派人征辟的山東猛將越兮也應征前來,張銘就讓他們打一場看看。

結果是越兮這個蠻漢子憑著一身蠻中帶巧的槍法打贏了李進,不過那是在三百回合之後的事情。這一戰,也直接讓這兩位猛人進入了在場觀戰的眾多文武的視線,獲得了他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