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長安的政權如何變動,在203年秋發起的張袁大戰,最終還是以張銘的獲勝結束了。
和曆史不同,張銘並沒有處於弱勢,就兵力而言比袁紹起碼多了三倍以上。不過官渡之戰還是列入的史冊之中,隻可惜沒有曆史那種以少勝多的轟動,而是雙方處於差不多的水平的基礎上,因為更先進的科技獲得的勝利而已。
要說和曆史不同的地方,估計在袁紹麾下投降將領的數目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曆史原本被關羽偷襲秒殺的文醜,在經過沮授等人的思想教育下,正式投靠了張銘;而沮授本人,則以張銘不得殺害袁紹後人作為代價,回應了二十年前張銘對他的征辟。
袁紹還剩下的兩個兒子袁熙和袁尚,張銘也沒有為難他們。封給他們一個縣公的爵位,將他們送去豫州袁氏老家那邊定居了。當然,相應的監視是在所難免的,所幸他們也識大體,沒有鬧出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來。
戰役完畢,剩下的當然是瓜分戰利品的時刻。
田豫此次作為外援幫忙打下了幽州,隻是鎮守幽州的大將軍已經定位夏侯惇,而田豫本人非張銘同意的情況下,是不能離開陳留到外地鎮守的,所以最後經過協商,便宜了田豫的族兄,現泰山太守田疇,由他升任幽州刺史一職。
老資格的臣子崔琰被調入了翼州擔任翼州刺史,張飛則被任命為翼州鎮守大將,帶著兒子妻子屁顛屁顛地自官渡登船,延津上岸之後,前往鄴城報到去了。
這次前去幽州打醬油的張銘兩個兒子張鼐和張凱,雖然沒什麼戰功,但守衛幽州不被袁軍趁機攻打本身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功勞。所以張銘大筆一揮,讓他們直接前往夏侯惇麾下聽用,在幽州苦寒之地,用那些異族的鮮血磨練一段時間。
張斌順利上任他的並州刺史,而且很快就迎來了第一批慶賀他上任的客人——匈奴遊寇,也就是南匈奴部落裏麵南下打草穀的遊騎兵部隊。
隻是這些客人太客氣了,用他們的生命和身後的部落作為賀禮。在戰役完成之後,原本就飽經戰火的並州其實沒有損失多少,但張斌率軍清剿了那些匈奴人的部落之後,倒是賺了不少奴隸、牛羊。
至於官渡守將曹仁等人,因為官渡已經失去了防守的價值,所以除了派遣一名武將前往官渡鎮守以外,曹仁、夏侯淵、樂進等人回到了陳留述職。
好好休息一個月之後,軍部會根據他們的功勳和履曆,安排他們倒各地去鎮守,當然也有可能會直接安排留在陳留,在中樞聽用。
對於並翼幽三州的改製工作也需要開展,荀彧這段時間差點累死。要不是看在張銘也好不到哪裏的情況下,隻怕不是要求加薪也得要求加派人手了。
不過就算這樣,最先堅持不住的張銘還是將長子張瓏從華夏大學拉了回來,美其名曰實踐學習,實際上根本就是拉壯丁與血汗工廠式地將大堆工作都丟給了張瓏,每天張瓏為了處理這些事物,不得不工作到太陽完全下山才回家休息。
轉眼204年到來,新春佳節的歡樂還沒有完全消散,大漢就迎來了一個噩耗,劉協駕崩了。在這個依然是大漢作為主題的國度裏麵,這無疑是國喪。
於是原本張燈結彩的在各個統治者的示意下,減少了裝點的規格。在國喪期間內,停止了一切娛樂活動。與此同時,每一個勢力的實際統治者,也派出了使者前往長安吊喪。
至於親自前往,別開玩笑了?!大家說是大漢臣子,可本質上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說不準,前往長安的下場,會不會就是一去不回了。
不過就算是派使者,當然也不能太寒磣,隨便拍一個不相幹的過去。否則別人抓著這個把柄說事,一個‘大不敬’就直接將自己放在了全天下人的對立麵那邊,到時候迎接自己的絕對是其他勢力的全力攻打,過程絕對不會有外援的。
哪怕,如今誰都知道身上那個‘大漢臣子’的身份,不過是大漢最後一塊遮羞布而已。但普天之下漢朝遺臣遺民還有很多,誰也不希望因小失大。所以這塊遮羞布,大家依然不嫌棄它,繼續披掛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