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黨派攻伐蜀地亂流(2 / 3)

司馬昭,按照當年的協議,他應該叫做呂昭,他是呂布的孫子!而如今他是秦國的太子,繼承的是司馬家的家業,卻不是呂家的。

換言之,太原呂家呂布一脈,算是絕後了。

隻是他這個行為,那些呂布舊將就算有所抱怨,卻是什麼辦法都沒有。畢竟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發現自己已經一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了。

當然,要說完全沒有那是不可能的。至少他們還有辭官不幹這一條路,隻要他們舍得放棄身上的榮耀的話。

須知,雖然他們不少人被架空,但權勢比起以前卻是提高了不少。

最終,舍得放棄一切的,隻有高順和張遼兩人。

張遼北上投靠張銘去了,而高順沒有接受張遼的邀請,而是找了一個偏僻地方,搭建了一個茅廬當起了田園派文人。

每天朝霞露水為伴,吃的是自己耕種出的糧食。偶爾對上門求學的士子,甚至是那些農家子弟進行教育。總的來說,日子過得也算安逸。

看著先父的勢力分崩離析,司馬懿不費一兵一卒就奪走了呂布的基業。要說沒有恨,那絕對是騙人的。

隻是對於一個母親,一個女人而言,呂雯驀然發現,自己需要的是司馬懿在乎自己的就好。所以,哪怕心裏有仇恨,卻是在司馬懿的關懷下,呂雯一點都發作不起來。

看著已經沉睡下去的司馬懿,呂雯搖了搖頭,回到之前的座位上,繼續打著毛線。她並不是想為誰編織一些什麼東西,隻是想要借助打毛線,將那心中最後的漣漪給磨平。

司馬懿自率軍在巴蜀立國之後,因為他的世家身份,比寒門出身的呂布更得到世家們的認可。

再加上司馬懿雖然也在搞平衡政策,但對於巴蜀之地的世家也多有提拔,所以在這三年時間裏,整個巴蜀被他治理得猶如人間天堂一般。

巴蜀老一派的秦家、張家就不多說了,秦宓與張鬆、張肅的才華就不差;之前投降的蔣琬、馬謖兩人政治才能更是不低,其餘如同董允、董和、王累、費詩、費觀、費褘、李恢等人也都有才華;更別說論智謀,不下於自己的法正了。

而長安一派如楊修、陳宮、賈詡、賈穆(賈詡長子)、賈逹、王子服、皇甫壽堅(皇甫嵩長子)、伏完、種拂、種輯雖然很多年紀都已經不小,但用於平衡巴蜀派係還是可以的。

當然,一開始司馬懿是那麼認為的。

然而最近他發現,自己錯了,錯得有點離譜。

巴蜀世家對於司馬懿這個‘外來戶’雖然已經接受了,但對於司馬懿重用‘外人’瓜分他們在巴蜀的利益,顯然是非常不滿的。

尤其是這三年司馬懿力抓政治、經濟、技術之後,秦國國力飛速發展的情況下,這個情緒是越來越強烈。

說到底,長安派的那些世家來到了巴蜀,當然要買房置產。這幾年司馬懿大搞技術和經濟,這些世家憑借經商賺取了不少的資金。而司馬懿最大的失策,就是他沒有改變土地政策。

不管時代怎麼變,商人的地位提高到了地步,隻要政策允許,大家都想買上一些土地。這些是留給子孫的,就算他們再蠢再笨,靠地租至少也餓不死他們。

隻是問題就來了,巴蜀就那麼點地,兩個派係的人一起爭,資源就匱乏了。

再加上長安派的在商業方麵分去了巴蜀派的不少利潤,所以巴蜀派的人對長安派的不滿情緒,便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