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計2(1 / 3)

第十二計2

來俊臣請君入甕計

武則天平定徐敬業叛亂之後,決心除掉那些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於是,她就下了一道旨意,發動全國告密。不論大小官吏、平民百姓,隻要發現有人謀反,都可以直接向她告密。地方官吏遇到有人告密,不許自己查問,一定要替告密的人備好車馬,供給上等夥食,派人護送到太後行宮,由武則天親自召見。如果告密的材料屬實,告密人可以馬上做官;查下來不符事實,也不追究誣告。酷吏周興、來俊臣手下專門養了幾百人,從事告密的事。隻要他們認為誰有謀反嫌疑,就派人同時在幾個地方告密,捏造了許多證據。來俊臣還專門編了一本《告密羅織經》,傳授怎樣羅織罪狀的手段。周興、來俊臣發明了各種各樣慘無人道的刑罰,名目繁多,花樣翻新。他們每次辦案都用這些刑具,迫使犯人屈打成招。兩人前後殺了幾千人。有一天,武則天接到告密信,說周興要謀反。太後一聽,大吃一驚,立刻下密旨給來俊臣,叫他負責審理此案。恰巧,太後的密旨送到來俊臣家時,來俊臣和周興正在一起飲酒。來俊臣看完武則天密旨,不動聲色,將密旨往袖子裏一放,仍舊回過頭來跟周興喝酒。來俊臣說:最近抓了一批犯人,不肯招供,您有何妙計?”周興手撚胡須,微笑著說:“這還不容易!我有一個新招,拿一個大甕放在炭火上。誰不肯招認,就把他放在大甕裏烤。還怕他不招?”來俊臣聽了,連連稱讚:好辦法、好辦法。”他一麵說,一麵叫人搬來一隻大甕和一盆炭火到大廳裏來,把甕放在火盆上。盆裏炭火熊熊,烤得周圍的人熱汗直流。周興正在納悶,來俊臣起身說:接太後密旨,有人告發周兄謀反。你如果不老實招供,隻好請君入甕了。”周興一聽,嚇得魂飛天外。來俊臣的殘暴他是最清楚的,連忙跪在地上磕頭求饒,表示願意招認。來俊臣根據周興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報太後。武則天念周興為他出過不少的力,就免了周興的死罪,將其革職流放到嶺南去。因周興幹的壞事太多,途中就被人殺了。來俊臣想獨掌朝廷大權,又告發武三思和太平公主,結果反被武三思告發,武則天又將其判為死罪。來俊臣被處死的那天,都城內人人拍手稱快,大家相互祝賀,說:從現在起,夜裏可以安心睡覺了。”

趙匡胤以拙製巧

宋太祖趙匡胤撫平江南時,國勢十分強盛,各國紛紛前來朝貢,尤以南唐為甚,曆年不斷。這一年,南唐君主派了一個博學多識,有江南第一才子稱號的徐鉉,帶著禮品前去朝貢。按照禮節,宋要派官員前往迎接。大家自覺口才辭令皆遜於徐鉉,恐怕出醜。宰相也深感沒有適當人選可以勝任,隻好向宋太祖如實稟告,請他想辦法。太祖考慮了一會兒之後,讓在朝的官員抄錄十個不識字的人的姓名,呈給自己看,太祖隨便圈選了一個人的姓名說:這個人可以去的。”在場的每一位大臣都吃了一驚,但又不敢多說什麼,而被圈的這位官員,也硬著頭皮去了。這個不識字的宋臣迎接會見了這位才子,徐鉉一開始就滔滔不絕,話鋒犀利,詞意雲湧,令在旁的人十分驚愕。這位宋臣根本就沒聽明白徐鉉詞意,不知該如何回答,但又不好意思明說,隻好一味地連聲說著“好”字,而徐鉉也不懂這侍臣所說的“好,好”是指什麼,所以也不便詳加追問。這樣彼此都不懂對方的意向,相處幾天後,徐鉉也感到累了,漸漸地不加詢問了。徐鉉本來想借此打探宋的消息,了解宋的實況,作為回國稟報的資料,可這樣一來,什麼也沒打聽到,隻好回去了。

左宗棠巧借俄糧複新疆

1865年,浩罕國高級官吏阿古柏在英、俄等國的支持下,率軍侵入我國新疆地區,把持了南疆政權。英國承認其為“合法的獨立王國”,支援其軍火,幫助訓練軍隊。俄國也乘機悍然出兵強占伊犁。中國西北地區出現嚴重的邊疆危機。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務。左宗棠率軍出關西征,驅敵複土,但糧餉匱乏。他除去開辟北路糧道外,還利用俄、英在阿古柏問題上的矛盾,向俄國購買了一批糧食。1875年6月,沙俄“遊曆官”索思諾福齊一行來到蘭州,他們是沙俄總參謀部的間諜,偽裝商人,被派到中國來刺探情報。索思諾福齊對左宗棠表示:此來別無他意,因大俄國皇上立意與中國永敦和好,俄占伊犁隻等中國打開烏魯木齊,俄國立即歸還。”他主動提出,俄國在山諾爾產糧甚多,如果中國需用糧食,可以代辦送到古城交割。左宗棠因俄糧費用較低,路程近便,交糧及時,就同他簽訂了購糧五百萬斤的合同,年內交糧二百萬斤,剩餘的明年春夏交齊。到1876年4月,沙俄在古城按約解交了四百八十萬斤糧食。沙俄售糧給西征軍,是出於其策略上的需要,自有它的惡毒陰謀。沙俄以向清政府表示它“與中國永敦友好”的“立意”,來

掩飾其侵略意圖。阿古柏日趨投靠英國,一定程度地支持清政府討伐阿古柏,也是打擊英國的勢力。更重要的是,沙俄企圖通過供應糧食達到控製左宗棠的目的。沙俄侵略者將這種策略得意地稱為“一方麵給予,一方麵索取”。左宗棠利用俄、英矛盾,以僅值南路軍糧一半的價格購買俄糧,路近便利,對保證大軍如期進軍起了重要的作用。俄糧僅占南北兩路軍糧總數的十七分之一,根本起不到卡住西征軍脖子的作用。左宗棠不為俄糧捆住自己的手腳,他並沒有絲毫動搖消滅英、俄走狗阿古柏的決心,也沒有放棄從沙俄手中收回伊犁的鬥爭。沙俄企圖控製左宗棠及其軍隊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王猛權變免亂

十六國時前秦大將王猛,督軍十六萬攻打燕國,在潞州一帶與燕人相持。為了探知前燕軍隊的虛實,王猛派將軍徐成前去偵察,約定中午回來。可是,徐成到黃昏才返回,王猛大怒,想斬徐成。主將鄧羌為徐成求情說:大敵當前,敵眾我寡。明早就要交戰,應該赦宥他以觀後效。”王猛卻說:不殺徐成,軍法不立。”鄧羌見王猛不允,又請求說:徐成是我的部將,我願意與徐成死戰以贖罪。”王猛還不應允。於是,鄧羌憤怒地回到自己營中,布置軍士準備叛王猛。王猛一見形勢危急,便說:鄧羌有義有勇。”派人告訴鄧羌先不要動兵,答應赦免徐成。徐成赦免後,鄧羌便到王猛營中謝罪。王猛拉著鄧羌的手說:“我是用此事來試將軍,讓你的部將更尊敬你,更何況這是國家大事,我怎能隨意濫殺大將呢?”一場禍亂就這樣被避免了。

李淵采取兩全之策

李淵起兵反隋以後,軍威大振,三輔地區的各路豪傑紛紛歸附。在這種有利形勢下,李淵打算進攻長安,但是河東還未攻下,因此而猶豫不決。裴寂請求先攻取河東,以解除後顧之憂。李世民說:不

能這樣,兵貴神速,我們應乘勝前進,大張旗鼓向西進軍。這樣長安守軍既來不及謀劃,又來不及抵抗,隻能望風而逃,我們奪取長安就如同橫掃枯枝落葉一樣容易。如果停留此地就等於自斃於堅城之下,敵人就得到籌劃對策、進行戰備的機會,那我們攻長安就遙遙無期了。河東的屈突通據地自保已是萬幸,哪裏還能成為我們的禍患呢?”李淵聽了,認為二人說的各有其理,決定采取兩全之計,留下眾將圍攻河東,自己引兵西行去攻打長安。關中士人百姓聽到消息後聞風而動,紛紛響應。不久,李淵攻下了長安,占據了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