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敲了敲門引起了孔妍的注意。
孔老大睨了她一眼:“到水房打壺水回來。”
段敏敏走進辦公室把書包放下,挑了顆紅色熱水瓶,下到一樓東北角打好了熱水上來。
孔妍已經在晾曬洗好的抹布,讓段敏敏坐,自己提起水瓶往保溫杯裏倒了熱水。
接著坐在段敏敏的對麵:“跟我說說你對奧數的了解。”
段敏敏簡短的闡述:“通過全國高中數學聯賽考試,在省內要獲得一等獎,而且要達到冬令營的分數,在多數省份中至少是一等獎的前六名。進了冬令營後,在各次考試中,保證綜合成績名列前六,否則進國家集訓隊也隻是走馬觀花。”那裏刷人的速度和奧數選手刷題一樣,快。
孔妍聽到集訓隊三個字,一向無波的表情微微有了震動:“你想參加國際奧數競賽?”
段敏敏搖了頭:“想和能是兩回事,孔老師,我隻是在說我了解的情況。”
孔妍陷入了沉思,本省能進集訓隊的人,十年才出了四個,S市從來沒有,段敏敏能清楚了解情況並向她說明,表示在段敏敏的心裏有衝擊集訓隊的想法。
很多人以為競賽是通往一流大學的捷徑,卻不清楚奧數的淘汰率有多高,如果說高考是獨木橋,競賽就是鋼絲繩,前者還有副科拉分的幸運,而後者卻是孤注一擲。
競賽太殘酷,需要大量的時間去主攻數學,在新聞報道中人們能看見的隻是優勝者,可那些拚盡全力卻一無所獲的孩子們呢?
把時間精力全放在單科上,最後卻不得不重新投入到高考的準備中。和其他循序漸進的孩子比,他們早已錯失了學習最重要的兩年。
即使單科考滿分又能怎麼樣?一步錯步步錯。
孔妍拿起保溫杯,喝了一口茶,緩緩開口。
“段敏敏,不論你能不能參加集訓隊,我必須告訴你,以往獲得參賽資格,並獲得IMO金牌人,在自己最終的職業選擇中大多都跌倒在博士畢業後,你知道嗎?”
這是學術的悲哀,終於成為最尖端的人才,發現在社會的大環境之下居然沒有容身之地。不能一展長才,榮譽和金牌又算什麼。
“我大概知道。”段敏敏清楚孔妍的顧慮,老師其實不建議自己的學生專精競賽是好心,當初老言希望她能參賽,也是為了開拓她的視野,沒有強求她把這條路走到黑。
現在的高等奧數有極高的含金量,如果能拿牌是再好不過,拿不到牌她誌不在學術研究,拚不是為了拚進名校,而是在這條道路上她會認識無數的大神。
她在S市混圈子窄,去Z市混底子薄,跟著林銳遊學是走後門,哪一樣拿出來說都屬於高不成低不就。
孔老大在書店的話沒說錯,以她的資質想獨個兒衝擊國際金牌絕壁是個脆皮,靠山吃山當個核心輸出混個團體賽名次,大概還可以。
但想進團隊出國混,那也必須是全國前六出類拔萃,國內有多少偏才,憑什麼給她留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