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突破與創新,帶來好方法(1 / 3)

工作中要勇於標新立異

創新型員工與一般員工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沒有那些呆板、守舊的思維習慣,所以他們才能突破發展中的種種阻礙,一路走向輝煌。因此說,要成為一個有創新能力的員工,就要想方設法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

可以說,絕大多數人思考問題的模式、處世的方式,都會受到一定的思維定式的影響。什麼是思維定式呢?就是用固定的、習慣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德國心理學家喬格·埃利阿斯·繆勒和舒曼將這一現象稱為“運動的定式”。

20世紀初,德國一批心理學家進一步發現,不單在運動感知方麵有定式,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思維定式的支配。

人的思維定式對於創造力的發揮影響很大。它容易使我們在思想上產生防備,不再試圖突破,隻是沉湎其中。因為人都會有一種“熟悉的才有安全感”的感覺,這讓我們的思想形成一種呆板的、一成不變的思維方式。當新問題一出現,就會下意識地去找舊問題和它對號入座,哪怕並沒有舊問題與之相似,所以我們會經常走入誤區。

有一個廠子,長年生產一種T恤。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穿這種老式襯衫的人越來越少,而這家廠子襯衫的銷路也越來越差,幾年下來,廠子裏積壓了不少貨。當他們想要轉產的時候,卻發現資金嚴重不足,甚至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工廠已經麵臨破產的境地了。

這時,有位年輕的技術員提議,把積壓的白襯衫前後印上一些字,比如:“朋友,你傷害了我”、“煩著呢!離我遠點”、“退一步,海闊天空”。新潮的詞彙加上“老式”的襯衫,這種鮮明的對比讓襯衫別具特色。而年輕人有求奇求新的心態,這樣做,“老襯衫”有可能成為時裝衫。

當時,廠子裏有很多人不看好這個創意,他們認為這隻是舊瓶裝新酒,不會有人買,到時候還會把本來能穿的襯衫變成廢品,簡直是一個笑話。廠長卻很看好這個想法,決定先做出來一小部分投放市場。

很快,一批印有標語的襯衫投放市場了,讓人驚喜的是,這些襯衫很快銷售一空。

於是,第二批、第三批印著個性標語的襯衫紛紛上市,並大量銷售,一時間,無人問津的“老襯衫”變成了一種時尚服裝,風靡全國。該廠積壓的產品全都銷售一空,當年贏利就達到幾百萬元。

一個有創新能力的人,往往能夠標新立異,出其不意地取得勝利。

如果想要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不妨從打破思維定式開始,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盲從大家;

(2)凡事多想自己的主意;

(3)養成多角度觀察和評價事物的習慣;

(4)珍惜你的靈感火花;

(5)將創新想法付諸行動。

創新型員工與一般員工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沒有那些呆板、守舊的思維習慣,所以他們才能突破發展中的種種阻礙,一路走向輝煌。

突破你的思維定式

如果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思維定式去考慮問題,很多時候就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情況。突破思維定式,用新的思路去思考問題,或許困難很快就會迎刃而解,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一家日用品公司生產的牙膏因為物美價廉,非常受消費者喜愛,銷售額連年遞增。但最近兩三年,企業的業績開始停滯不前,甚至還有下跌的趨勢。公司總裁召開高層會議,大家商量到底該怎樣做才能讓牙膏的銷量再爬上去。

有的經理說,現在牙膏市場非常成熟,競爭太激烈,想要一直居高不下,是非常不現實的。

有的經理把責任推到銷售部門,銷售部門經理又說是牙膏技術不過關。一場會開到半截,老總的臉已經陰沉得快要結冰了。他猛拍一下桌子說:“我花錢請你們來不是為了聽你們分析我的牙膏為什麼不行,而是讓你們告訴我怎麼讓銷量上去。誰想出來對策我給誰發十萬元獎金!”經理們麵麵相覷,苦思對策。這時,一位一直不吭聲的剛提拔上來的年輕經理遞給了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了一下,立刻簽了張十萬塊的支票給了這位年輕的經理。

那張紙條上隻有一句話:把牙膏管開口擴大一毫米。

這個想法真是妙。如果牙膏管開口能擴大1毫米,每個客戶每天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所有客戶加在一起,每天的消費量將會多出多少啊!公司立即開始更換包裝,在新包裝投放市場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32%。

一個簡單的變化,卻帶來了巨大的效果。

我們已經習慣了生活在同一種思維裏,但生活是變化的,不知不覺,我們的思維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而思維方式的固定,容易讓我們畫地為牢。條條大路通羅馬,為什麼不另辟蹊徑呢?隻要你能把思維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工作裏的挑戰實際上是一種樂趣,那些突發的“倒黴”事件都能迎刃而解。

現在,在電影拍攝中有一種被普遍采用的技術叫倒攝。關於這種技術的來曆,誰能想到它竟然是放映員一次粗心的產物。

當時,電影剛問世不久。一次,在巴黎放映一部電影時,因為放映員太粗心了,給大家放映的是已經放過一遍但是還沒倒過來的片子。這樣,原來電影中的“拆牆”變成了一座殘垣斷壁慢慢地恢複成一堵完整的牆。

底下的觀眾亂成一團,那個放映員窘迫得不得了,趕緊把電影關掉又重新播放了另一部,為此,電影院經理狠狠地罵了他一通。但是,這一現象引起了導演普羅米奧的思考,他突然就想到:這可不可以成為一種新的拍攝技術呢?

他在後麵的一部電影裏,刻意地用了倒攝的方法,觀眾從銀幕中看到,跳水女郎先從水裏冒出一雙腳,然後倒著翻轉180度,最後再輕輕鬆鬆地落在跳板上,觀眾感覺非常有意思,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

從此以後,倒攝成了電影拍攝中一種被普遍采用的技術。

我們說,從事一項科研課題的研究,錯誤常能使人增長正反兩個方麵的知識,磨煉應付各種突發情況的能力。同時,它還常常會成為向人們顯示某種自然奧秘的契機,使人能夠意外地發現和捕捉到某種寶貴的機會。一個人隻要既不在錯誤麵前灰心喪氣,又不輕易放過它們,加上深入發掘和不懈努力,便有可能將錯誤轉化為創新成果。

如果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思維定式去考慮問題,很多時候都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情況。突破思維定式,用新的思路去思考問題,或許困難很快就會迎刃而解,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新天才

如果我們的心不滿足現狀,那麼我們的頭腦就能夠保持快速高效的運轉,千方百計解決一切“不可能”的問題。隻有不滿足,才有進取的動力,才有改變現狀的創新結果。

“我們都是創新天才。”一個著名的創造家曾經提出這樣一個理論。

相信我們每一個員工都想擁有超凡的智力,都想擁有非凡的創造力,可一旦到了真需要發揮我們創造性的時候,往往大多數人都會搖頭歎息。或許你的創造力就在你這一搖頭間消失了。

20世紀初,愛因斯坦從別人最不懷疑的概念入手,發現了相對論。你如果說“那是因為他這方麵的知識淵博”,那就錯了。要知道,他發現相對論時,年僅20多歲,隻是一家專利機構的小專利員,而當時物理學界有著許多科學家,他們的知識都比愛因斯坦要豐富得多。

為什麼偏偏是愛因斯坦這麼一個小專利員發現了相對論呢?有人曾問過他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是這麼回答的:“我本人並沒有特殊的天才,有的隻是持續的好奇心、專心致誌和頑強的信念以及將它們與自我批評相結合。”

由此看來,天才也並非天生之才,他們也要有不斷創新的意識以及頑強的信念,也要通過各種方法將自己的智力潛能發揮到極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同盟軍的最高決策層作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登陸的決定後,從三個可供選擇的登陸地點中選中了相對較為理想的諾曼底。

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難題,諾曼底沒有大型碼頭,無法停靠大型運輸艦。如果把運輸艦停在海上,先用登陸艇進攻,那麼重型武器將無法上岸,登陸艇就容易被德軍擊退。

這就要求必須迅速興建一個大型碼頭,可是這談何容易。根據眾人的一致經驗,即使用最短的時間,也至少也要一兩年。此事遲遲沒有進展,成了諾曼底登陸這一戰略計劃付諸實施的“瓶頸”。

後來美國的巴頓將軍提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被視為異想天開的設想:像用預製件建造房屋那樣,用預製件來建造大型碼頭。需要用的時候,隻要將準備好的預製件運到諾曼底,很快就能裝配出幾個大型碼頭來。

雖然人們囿於自己的實踐經驗,對這一大膽的創新設想一時都很難接受,但經過多次研究和實驗,終於證明這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碼頭的主要構件是用混凝土建造的大船,由一些很重的首尾相連的“箱子”組成,當它沉入海底後,碼頭能夠經受住任何風浪的衝擊。

在開始進攻之前,盟軍用潛艇先把各種預製件運送到登陸地點,建造完水下部分,登陸後再完成水上部分的建設。用這種方法,盟軍迅速建成了大型碼頭,這種大型碼頭可以供幾十萬人的機械化部隊登陸使用。

壓根兒沒想到盟軍能從諾曼底登陸的德國軍隊,在這次戰役中被打得暈頭轉向。而諾曼底戰役的成功也作為一個輝煌的軍事奇跡被載入史冊。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這一創新構想的提出者並不是其他人,而是巴頓將軍。在我們的印象中,將軍的主要智慧大都是在打仗的時候才能夠體現出來,怎麼還能提出這樣一個帶有創造發明性質的構想呢?

這個故事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都有自己看不到的創造性想法和創新潛能,隻要你用心去挖掘,這份潛能就有可能被挖掘出來。

一提到天才、創造者,我們往往都會羨慕不已。可你是否想過,自己也可以是一個天才的創造者。很久以來,我們隻忙著對那些發明家、創造者頂禮膜拜,卻把自己也有創造的潛能這件事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你應該相信,“沒有什麼不可能。”——我們就是天才!我們也能像愛因斯坦一樣創造,如果崇尚“沒有什麼不可能”,就能創造出人們想象不到的奇跡。

掌握有效的創新方法

當你構建好新的目標和遠景後,就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手段,這樣才能保證創新的順利實施。所謂合適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指我們一定要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而這個辦法一定要是最有效的。

麥當勞作為世界快餐業的巨頭,一直被人們所熟知,而這個一直被企業界譽為沒有國界的“麥當勞帝國”的“國王”便是克洛克。

其實,麥當勞也曾麵臨過嚴重的危機。作為領導者的克洛克為了解決危機,很有創意地提出了“走動管理”,也就是用60%以上的工作時間到各公司、各部門去作調查。

克洛克經過深入的調查和思考,發現公司產生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各部門的經理官僚主義嚴重,習慣於舒服地躺在椅子上海闊天空、指手畫腳地在一起聊天,把工作上的許多時間都耗費在了抽煙和閑聊上。

克洛克為此寢食不安、苦思冥想,他認為,僅僅靠發幾個老生常談的文件或者板著臉教訓經理們,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克洛克為了給經理們敲一記警鍾,打擊他們的惰性心理,想出了一個奇招。他向各地麥當勞快餐店發出了一份緊急指示,

“把所有經理的椅背鋸掉!”並要他們立即執行。

經理們對此大惑不解,但“國王”的態度和指示是非常強硬的,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經理們隻好照辦。

而他們坐在沒有了椅背的椅子上後,沒一會兒就得站起來走走。終於,他們慢慢悟出了“國王”的苦心,紛紛走出經理辦公室,深入基層,仿效克洛克開展“走動管理”,及時地作出調整和創新,大力促進了公司的生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