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4

xīn

辛苦討得快活吃。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

心堅不怕路途遠。

心不在,手不靈。

心裏的肮髒說出來就沒有了,衣服的汙垢洗過後就沒有了。

心有靈犀一點通。

心病還從心上醫。

心病最難醫。

心窄多病,心寬少病。

心直有人誇,心歪有人罵。

心善人敬,心邪人惡。

心沒竅,眼睛也是牆上的窟窿。

心好不用吃齋。

心急等不得人,性急釣不得魚。

心急不能看一棋。

心急鍋不滾。

心急喝不得豆兒粥。

心急馬不快。

心急不能吃煤火飯。

心急吃不上熱豆腐。

心急嫌柴濕。

心正筆正。

心正不怕人說,腳大不怕滑擦。

心正不怕雷打。

心正不怕影兒斜。

心正邪難人。

心慌無智。

心慌不在一時。

心慌吃不了熱粥,走馬看不了“春秋”。

心裏的秘密,眼睛裏露出來。

心裏沒病,喝涼水也添膘。

心裏亮堂堂,不怕鬼上坑。

心裏沒病死不了人。

心裏有仇恨,手上有力量。

心裏髒比身上髒更髒。

心沒病,不怕吃冷粘糕。

心為一身之主。

心到神知。

心直口快。

心強命不強。

心用則靈,不用則滯。

心記不如墨記。

心堅石也穿。

心中有病,心神不定。

心中無冷病,哪怕吃西瓜。

心中有事一身重,心中無事一身輕。

心比天高,命如紙薄。

心口兩條道。

心不負人,麵無慚色。

心善何用巧機關。

心厚壓著肝。

心猿不定,意馬難拴。

心平氣和,五體安寧。

心軟不治事,麵軟不治家。

心歡返少年。

心越用越靈。

心強命不給作主。

心不正,行不穩。

心不明來點甚燈,意不公平誦甚經。

心不病,臉不黃。

心煩事多,心忙事亂。

心實不怕火來燒。

心明不如口明。

心腸好,穿得暖,吃得飽,一代更比一代好;心腸黑,沒出息,做盜賊,一生一世坐監牢。

心靜自然涼。

心去人難留。

心要熱,頭要冷。

心粗性躁,一生不濟。

心要慈悲,事要方便;殘忍刻薄,惹人怨恨。

心地善良,強似燒香。

心地好,陰地好。

心高命不高。

心惑似狐疑。

心窩膛兒不得滿。

心誌要苦,意趣要樂。

心酸莫向路旁啼,誰是知心知意的。新來人,摸不著門。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新屋三年響,新婦三年講。

新討的婆娘暴作田,一年當得兩三年。

新經驗加上舊經驗,賽過諸葛亮計十萬。

新造草屋,好像王殿;過了三年,好開染店;再過三年,一片白地。

新生的孩無六月。

新正開起龍鳳筆,一年萬事皆大吉。

龍鳳呈祥的起源與發展

鳳和龍雖然都是祥瑞之物,但兩者的形象和內涵截然不同。龍給人威嚴而神秘,不可親近,隻可敬畏;鳳象征著和美,安寧和幸福,乃至愛情,讓人感到溫馨、親近、安全。

但當龍和鳳在一起時,就成了既威嚴又和美的象征,因此“龍鳳呈祥”不僅在古代的皇家裝飾上很受歡迎,也是我國最負盛名的傳統吉祥圖案之一。關於這個吉祥紋飾的說法,是有來曆的。

相傳在春秋時代,東周秦國的國君秦穆公有個小女兒,生來愛玉,秦穆公便給她起名叫“弄玉”。弄玉生性自由爛漫,喜歡品笛弄笙,秦穆公疼愛她,便命工匠把西域進貢來的玉雕成笙送給她。自從有了玉笙,公主吹笙的技藝更加精湛。

弄玉長到十幾歲時,已經是個姿容無雙、聰敏絕倫的女孩了,秦穆公想招鄰國的王子為婿,但弄玉不從,堅持對秦穆公說:“如果對方不懂音律,不是善奏樂器的高手,我寧可不嫁!”秦穆公疼愛女兒,隻好依從公主。

一天夜裏,公主倚欄賞月,用玉笙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神往。正吹得起勁,一陣嫋嫋的洞簫聲和著公主笙樂響起。一連幾夜,笙樂如龍音,簫聲如鳳鳴,合奏起來簡直就是仙樂一般動聽,整個秦宮都聽得見,以至方圓百裏。

秦穆公很好奇,向弄玉打聽,公主說也不知道是誰在附和,隻知道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的。秦穆公馬上派出大將孟明尋找吹簫人。孟明一路走一路打聽,一直找到華山腳下。

當地有一位樵夫告訴孟明說:“我聽說華山中峰的明星崖隱居著一位少年,名叫簫史,他很會吹簫,簫聲不僅動聽,還能傳到數百裏之遠呢。”孟明連忙到明星崖找到簫史,將他帶回了秦宮。

當時正值中秋,秦穆公見簫史的簫也為美玉所製,非常高興,便請來公主,兩人一見鍾情,便合樂起來。一曲不曾奏完,殿內畫著的金龍、彩鳳卻都好像翩翩起舞起來,眾人聽得入癡,齊讚說:“真是仙樂啊!”不久,弄玉和簫史就成婚了。

成婚之後,夫妻倆每日琴瑟和鳴,相敬如賓。簫史教弄玉用簫吹鳳鳴,弄玉教簫史用笙吹龍音,學了十幾年,真的把天上的鳳引下來了,停在了他們的屋頂上。不久,一條龍也來到了他們的庭院裏欣賞音樂。

這時,簫史感歎說:“宮中的生活雖然富足,可我更懷念在華山幽靜的生活啊!”弄玉笑著回答說:“如果你已經厭棄了榮華富貴,我願與你同去享山野清淨!”說完,夫妻二人又合奏起來。

片刻之後,龍飛鳳舞,天上祥雲翻騰。弄玉乘上彩鳳,簫史跨上金龍,一時間龍鳳雙飛,雙雙升空,龍鳳呈祥而去!

後來,人們為紀念弄玉和簫史的動人故事,就用“龍鳳呈祥”來形容夫妻間比翼雙飛、恩愛相隨、相濡以沫、百年好合的忠貞愛情。

龍鳳呈祥也是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描繪了龍與鳳相對飛舞的畫麵。龍為鱗蟲之長,鳳為百鳥之王,都是祥瑞之物。龍鳳相配便呈吉祥,習稱“龍鳳呈祥紋”。同時,龍紋和鳳紋分別作為吉祥圖案發展了很長時間:

最早的龍紋見於紅山文化中的玉器,並有多處發現,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龍。該玉龍長26厘米,身體卷屈,長吻前伸,有兌成對稱的鼻孔,所以有人認為龍頭是由豬形演變來的,從而與原始農業生活有密切關聯。

最早的鳳紋還是鳥紋,多見於牙骨器的雕刻上。有一件鳥形匕,用象牙製成的,條形的牙匕上,刻小身大尾的鳥,柄端成鳥首,鳥身和翅膀刻出羽毛狀,背麵有小孔,可以穿繩懸掛。

還有個被稱為雙鳳朝陽的牙雕碟形器,表現一對相向的雙鳥,勾喙,圓眼,抬首向往;中間飾以五環同心圓,上有火焰狀紋飾,如太陽光芒。也有人認為不是太陽而是鳥卵,或稱為雙鳳朝卵,寓意生育崇拜的含義。

原始時代的鳳紋文物還有個雙鳥紋骨匕,用獸肋骨刻成。柄部有兩組鳥首紋樣,每組以一圓居中,分別可出兩個反向的鳥首勾喙大眼,頭頸外伸,有儀有爪,形成連體,因又稱連體雙鳥紋。

到了夏商, 龍已經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留下了珍貴的古代工藝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史跡。 在商周以及戰國青銅器的紋樣中,有不少交疊纏繞的小龍,以這些特征命名的為蟠螭紋、蟠虯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