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七七事變爆發(1 / 2)

在營長的任命上,楊漢風本來想任命孫華為1營營長,但是,孫華的使命非常特別,那就是他不能離開基地半徑10公裏,也即孫華被遊戲係統確定的基地管家的職責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因此,楊漢風隻得任命孫華為守備營營長、陸軍上尉。

由於情報與通訊工作的重要性,施文治與徐衛平也申請不擔任戰鬥部隊的任何官員,因此,這1營營長就交給了吳耀東,2營營長就交給了李津。

而吳耀東還兼任1營1連連長,李津還兼任2營1連連長,此外,鍾偉剛、卓書明、胡漢文分別擔任另外3個連的連長,就這樣,主力營還有1個連長,守備營還有2個連長,則是找的早前那些臨時班長來擔任的,本來,這些沒上過戰場的菜鳥,擔任排長都有些勉強,現在因為沒人啊,隻能趕鴨子上架了。

至於應該配齊的副營、副連,哎,還是不要為難楊漢風了吧,他的這支部隊,除了班長、副班長是按照此前的編製一個不少配齊的,其他的人都是“兼職”,譬如連長下兼1排長,而2排長則“上兼”副連長,反正,人手不夠,將就著了。

進入7月,施文治派出的前方情報人員彙報日軍在北平地區調動頻繁,日軍關龜治少將率領的獨立第2混成旅團已經從蒙古方向入關,而電訊部主任徐衛平也彙報日軍電報活動不僅十分頻繁而且相當詭異。

楊漢風知道,戰爭真的來臨了,事實上,日本人能夠忍到曆史同期再來發動戰爭,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曆史上,到七七事變爆發之前,日軍中國駐屯軍估計隻有河邊正三少將中國駐屯軍旅團、酒井鎬次少將的獨立第1混成旅團,鈴木重康中將的獨立第11混成旅團,這與當時大公報調查日軍駐華北數量為1。4萬人以上數字相符;但是,因為楊漢風在天津日軍海會寺日軍兵營的一把火,讓日軍提前完成了布置,不但川岸文三郎中將的20師團已經布置到位,就算是後來加入的關旅團也提前進入了華北。

曆史上,日軍發動七七事變時並沒有準備好,因此,日軍發起戰爭後,日軍特務機關又假惺惺地開始與民國華北當局進行談判,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了協議,但三次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29軍布兵應戰的準備,到1937年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這時,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於是,中日戰爭終於在中國節節敗退中爆發了。

楊漢風了解這麼多曆史,並不想去改變什麼,甚至29軍那些將要戰死的將軍,譬如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楊漢風也不會去救。

中國要鳳凰涅槃,就必須要做出犧牲。佟麟閣和趙登禹的犧牲,是為國而亡,他們是在與日寇的戰爭中成就的英名,楊漢風去救他們,豈不是毀其英名?楊漢風真心該做的,是為他們報仇!

7月5日下午,楊漢風的[國魂戰隊]2個戰鬥營以“拉練”為名,在狼牙山基地老鄉們的注目下,離開基地沿著簡易公路向著易縣的方向開去。這條簡易公路大約有十公裏,十公裏外的裴山鎮就能接能通汽車的公路了,目前,[國魂戰隊]已經在裴山鎮買下了大片土地,準備建設一個前進堡壘,但暫時還沒開始建設。

經過差不多50小時強行軍,部隊於7日晚下午6時到達涿州以北的竇店,50個小時,至少步行了150公裏,中途還包括睡兩覺和吃6頓飯,僅這個行軍速度,就創下了當下的中國第一,即便紅黨的部隊也不行,當年長征,他們基本沒有輜重行李,沒有重炮,再怎麼說楊漢風的部隊也是火炮彈藥齊全的。

不過,士兵身上負重的彈藥,隻是此次作戰中最少的部分,因為每個士兵隻負擔了20發子彈以及1顆香瓜手雷,當然也包括槍支。而其餘的輜重,則被楊漢風裝在[背包]中。

從輜重的角度看,日本已經未戰先敗了,不管日軍是采用牛車運輸還是采用汽車運輸,在小部隊運動中,永遠也沒有楊漢風方便。楊漢風現在的體質數據是57,也即[背包]的每1格將可以運送5700千克的物資,這個時代的汽車,在平路上可能裝載5700千克,但在山區就有問題,這麼說的意思,就是楊漢風相當於擁有20輛大貨車在幫他搞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