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國魂成軍(2)(1 / 2)

[國魂軍事公司],擁有2000名生產技術管理人員,重要的是它擁有1940年代的先進技術裝備,遠不是漢陽兵工、太原兵工的技術能夠相比的。

這家軍事公司,目前可以生產口徑在100毫米(含)以下技術水準在1940年以下的所有槍炮和彈藥,前提是楊漢風找來實物或圖紙。

僅僅這樣說,這家大型軍事公司並沒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是,當楊漢風先花了15功勳點將三家此前的小型公司升級到中型公司,最後幹脆再花30點功勳值合並成一個大型公司時,此前隻能生產彈藥、槍械、火炮三種裝備的工廠,頓時就變成了一個高大上的公司。

也即除了剛才說的槍炮彈藥外,它還可以生產:A坦克裝甲戰車;B自行火炮;C火箭炮。隻不過在火箭炮問題上,因為受技術解鎖限製,暫時還不能生產,但是,楊漢風相信下一次解禁時,一定能夠生產火箭炮。

這家大型軍事公司的生產能力到底如何?如果純粹用產品數量表示,已經不足以說明什麼了,它的生產能力,能夠支撐一支50萬人的部隊長期高烈度的作戰消耗。

大型企業,畢竟有大型企業的驕傲。當然,要達到這樣的生產能力,楊漢風的承受的壓力也絕不會小。

如果就此一項,楊漢風還是不會感覺到有什麼了不起,關鍵是這家大型軍事公司內部,出現了兩個新設部門:業務擴展部、教育培訓部。

前者,可以辦分廠,辦分公司,也即可以一分為二;後者,可以為工廠培養教育後備技術管理人員有產業工人。

這個教育培訓部的出現,讓楊漢風再次想起那個基地有關教育與科研加成的特征,看來,楊漢風確實忽略了一些什麼東西。

就這樣,楊漢風一家中型化工廠,一家中型火電廠,一家大型兵工企業,就花掉了楊漢風65點功勳值。

楊漢風158點功勳,至此隻剩下93點功勳了。

當然,楊漢風也不是收獲,建設成的2家中型企業,獲得了2000點經驗,建設成功一家大型兵工企業,獲得了1萬點經驗,這樣,楊漢風的經驗值就成了102840/120950,雖然長了一萬多經驗,但很明顯,距離升級還頗有些遙遠。

以這個數字看,楊漢風豈不是多建幾個大型企業就可升一級?是的,確實是這樣,可建一個大型企業至少是10點以上的功勳值付出,此外還得由楊漢風累死累活去後世運輸資源,如果楊漢風成了著名的“運輸大隊長”,那他的功勳值又從哪兒來呢?

所以,楊漢風不是沒看到這一點,而是一直在尋找平衡這幾者的度。

[國魂軍事公司]的成立,讓楊漢風的底氣更足了,但因為軍官的原因,他不能編製團級規模的作戰部隊,但是,楊漢風卻采取了一種曲線編製方式。

首先,因為有了75毫米山炮與野炮的樣本,楊漢風同時編製了3個山炮連,每連165人,轄6門75毫米山炮。至於炮兵連長級的人物,不是有個炮兵教官卓書明麼,讓他從普通士兵中去尋找士兵及軍官,爭取兩個月時間將3個山炮連編練成功。

與此同時,楊漢風在原有的三個營的基礎上,一口氣編製了五個營,其中1營、2營、3營和守備營為戰鬥營,新兵營為訓練營。

無論戰鬥營或新兵營,編製都一樣:全營710人。營部8人,警衛排1、通訊班1,救護所1(衛生班3名醫生+3名護士),戰鬥連3,機炮連1,裝備:日式70毫米步兵炮4門,GH20型速射炮4門,GH-J1高平兩用(重)機槍12挺,50毫米擲彈筒18門,輕機槍29挺。

隻不過考慮到戰爭的需要,楊漢風的新兵營可不隻一個營的規模,而是幾個營的規模,隻不過新兵營是一個營級規模的士兵構架,但要管理的新兵卻是成千上萬,也即,新兵營的“營”字,更接近“營地”的意思。

不管怎樣,國魂戰隊的營,與日軍一個大隊(1000人以上)相比,人員弱了些,但裝備卻甩了日軍幾條大街。

日軍一個大隊,最強大的火力是大隊炮小隊,它的裝備為2門70毫米步兵炮,但是,國魂軍的一個營有多少門炮呢,共有4門70毫米步兵炮,外加4門20毫米速射炮,從這個層麵上看,國魂軍裝備是日軍的4倍強!

再看日軍編製。日軍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