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群雄環伺(1 / 2)

華夏海岸線綿長,東麵自北向南,縱跨四海。

華夏曾被詡為天朝,號稱中央之國,四海之外皆是夷邦之地。這是三百年華夏的主流價值觀。

而當下世界的中心,不在華夏,早已經轉移到歐美。

歐為歐盟國,美為利堅國。

華夏,北為蘇俄國,西為天竺國,俱是大國。東邊,隔海相望,便是倭國。

倭國,地窄人多,卻經濟科技非常發達,百年來,一直被列為世界強國。

從地理格局來看,華夏周邊都是強國。唯有南麵是一片廣闊的大海,是為南HN海之上,之周邊有著十數小國,成為緩衝之地。

大海遠岸,隔著數千海裏之外,為利堅國。

利堅國為海洋大國,偌大的海洋,在它軍艦的輪盤之下,好如比鄰。

南海之大,物產豐富,即便不如此,利堅國又怎麼會放過這麼一處削弱、震懾華夏的海域。

近一甲子來,利堅國從來沒有放棄過在南海海域建設它的軍事基地。

可笑,華夏六大世家,任他人貪睡在自己的臥榻之旁,無視之,聽之任之。

了解到世家的武力,林武對於他們便更加鄙棄。

誰說武力不能抗衡科技呢?這種觀念隻是存在普通人的視野中吧。

到了六大世家這個層次,俗世的科技武力威脅,已經無限削弱了。

隻要不是動用人類終極武器,對於先天武者,俗世的武器沒有太大的殺傷力。

林武行走世間,在他身後跟著一身白裳的駱玲。

駱玲體態修長,婀娜,邁步間步步生蓮,煞是動人,好如行走於人世的仙子一般。

對於駱玲的美,林武也是欣賞的,看上去,總有一種讓人賞心悅目之感。如果冰雪高山的雪蓮,要在世間盛開之感。

這是一種感覺。

兩人沒有走人類聚居區域,而是走莽蒼大山,北出南海,便一頭紮入閩省原始森林。

一路向東,向著江寧城趕去,江寧再往東,便是華夏最大的城市滬市,那便是林武此行的目的地。

這是忽然之間的決定,感應到華夏海岸線上的肅殺之氣,林武決定暫緩回李家,和李若馨、林欣見麵。

外麵,林武相信已經炸開鍋了,動用神識,他能立即獲取外麵的信息,但他卻不用。

“習武修身,改天換地之間,雖為再是成人,卻始終免俗不了,我身為華夏人。”林武輕道。

“犯我華夏著,雖未同類,也當戒懲!”

這是林武的決定,在一係列事件發生之後,他的心態已經悄然產生了改變。

如果是以前,若有人侵犯華夏,他定誅殺之。

現在不同,林武明白,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同類,華夏的敵人也不該是他國。

危機就蟄伏在不為人知的空間連接處,不知道有多少處,不知道何時會出現變故。

一切都是未知數。

但一旦來到,整個世界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東海之上,軍艦林立,有著數十上百艘大大小小的軍艦在海麵上穿梭著。

它們在海麵上來回檢查,防禦著什麼,而在大大小小的軍艦包圍中央,有著十艘巨無霸級別的艦艇,一動不動地在海麵上靜停著。

那是航母,地球上最大的軍艦,終極海上殺器。

十艘航母,停靠在華夏國門之外的海上,這是要幹嘛?要侵略華夏,發生戰爭嗎?

情況或許真的如此,隔海相望的陸地,已經被華夏軍隊清除出一片廣闊的緩衝帶。

緩衝帶足有三百公裏,原有的居民被大量地轉移,軍列嗚嗚地響個不停,發出悲鳴,將老百姓運離到更遙遠的內陸。

滬上,華夏的東方明珠,人口眾多,超過兩千萬。以往的燈火通明的繁華不見了,城市變得安靜而混亂。

安靜的是人們再沒有心情歌舞升平,都知道了海上的形勢,這一次西方諸國有備而來,讓政府措手不及。

滬市市長肖明,這十天焦頭爛額,滬上太大了,這繁華都市建設了一個世紀,積累了太多,要全麵進行戰略轉移,談何容易!

這一戰,是不得不打了,華夏高層已經做了決定。

群雄環伺,敵人的軍艦就停靠在滬SH岸線之外,黑朧朧的炮口正對著滬上呢!

肖明狠狠地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他現在的腦子一刻都不能停歇。

“轉移了多少市民?”

“什麼?現在才八百萬?他們不肯轉移?”

......

辦公室,一個個電話大聲吼著。

市民不肯遷移,雖知形勢嚴峻,但總有很多人抱著僥幸心理,任誰,又願意輕易放棄經營了一輩子的家業呢?

更何況和平了這麼多年,怎麼一下子就要打仗了?不是一直談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嗎?

怎麼就要打仗?

很多民眾覺得海麵上的那些軍艦似乎不是真實的,都是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