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聲音
聲音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隻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紮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蠻荒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隻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說是這麼講的。
——小說《荊棘鳥》題記。作者考琳·麥卡洛近日去世
由於意識形態,尤其是意識形態較淺薄的版本,對理解和欣賞反諷的能力特別具有殺傷力。因此我建議,也許可以把尋回反諷作為我們恢複閱讀的第五個原則。想想哈姆雷特無窮盡的反諷吧。當他說某一件事時,幾乎總是毫無例外地意味著另一件事,實際上還常常與他所說的相反。當時說到這個原則,我已瀕臨絕望,因為你無法教人反諷,就像你無法指導他們去孤獨。
——哈羅德·布羅姆說過的話
從天文物理學的時空視角下,當下的能源密度、我們的生物性的大腦和身體都已經到達極限。如果我們希望人類的未來長遠而繁榮,我們必須開發人工智能係統,以機器與生物的混合體形式,實現對地球式生命周期的超越。從長遠來說,我不認為未來會有“我們VS他們”的問題。
——哈佛天文學教授迪米塔爾·薩塞羅夫談人工智能
機器思考的“冷”(快速、準確、不受疲倦、疑慮以及情感的幹擾)本來可以彌補人類思考的“熱”(偏見、變化無常),問題在於,人類不滿足於機器的“輔助”,而非要他們成為我們“替代”。今天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充斥著各種“會思考的機器”——它們能感知周圍的環境,從經驗中學習,並自動做出決定,而且其速度與準確率往往超出我們的理解能力。
——尼古拉斯·卡爾談人工智能
數字12.3次
韓國一份報告顯示,韓國人每周攝取最頻繁的單一食品種類是咖啡,每周飲用次數為12.3次,超過泡菜(11.8次)和米飯(9.6次)。2012年韓國首爾有1.1萬家咖啡店,但現在增至2萬多家。有美食家評論說,咖啡就和以前韓國人飯後常喝的鍋巴湯味道很類似,所以讓韓國人上了癮。
2000平方米
莫斯科社會科學信息研究所圖書館近日失火,過火麵積達2000平方米。該圖書館建立於1918年,占地3萬平方米,目前雇有300名員工。該圖書館是俄全國最大的圖書館之一,也是俄人文科學的研究中心,藏有1400萬本書籍文件,其中不少是孤本,部分可追溯至公元2世紀。
91歲
美國斯坦福大學退休化學教授、口服避孕藥之父卡爾·傑拉西近日因癌症並發症在舊金山家中辭世,終年91歲。上個世紀40年代開始,傑拉西開始研究避孕藥。1951年,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墨西哥城的一個製藥公司研發出孕激素炔諾酮,這種合成分子是第一款口服避孕藥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