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走動蕩不安,迎來扣人心弦(3 / 3)

最後,越來越多的國家不斷加大對外軍事技術合作的力度。聯合研發先進武器裝備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形勢,俄羅斯與印度共同研製的“布拉莫斯”導彈就是這種合作的一個成功範例。為了提高武器的技術水平和擴大軍事影響,許多國家都大力開展與其他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如韓國與美國除了加強在反導研發方麵的合作外,還加強了與拉美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

走鋼絲般的未來軍事發展

步入新的一年,全球軍事又將出現許多新的變數。有的可能會引起新的動蕩,有的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地區軍備競賽,有的可能會演變為地區性衝突。人們期盼的和平將大打折扣,新的一年裏,地球將不會平靜。

美俄軍事博弈將重新成為世界軍事舞台上的一個亮點。由於美國全球軍事戰略重心要“東移”,俄羅斯要重塑軍事大國地位,美俄兩家在以敘利亞為中心的中東地區的較量可能會成為新一年的焦點。這主要是因為:其一,美俄兩國都非常重視敘利亞,都希望自己能夠掌控這個地區。就美國而言,控製了敘利亞,伊朗就失去了一個重要戰略夥伴,為其未來解決伊朗問題打下基礎;就俄羅斯而言,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惟一的朋友。如果失去了敘利亞,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就很難找到立足之地。這對俄羅斯對外擴展軍事影響,展示其“軍事肌肉”十分不利。其二,美俄兩國暗地進行著導彈進攻與防禦的較量。在北約宣布向土耳其部署“愛國者”導彈防禦係統幾個小時後,俄羅斯就宣布向敘利亞提供導彈,這一事實說明了美俄之間的較量已經悄然開始。美國的“愛國者”是一種防禦型導彈,是用於反導的最先進導彈;俄羅斯給敘利亞的“伊期坎德爾”導彈是一種進攻型導彈,也是俄羅斯最先進的地對地導彈。兩種導彈對峙,其實是軍事技術的較量。在未來可能的實戰中,哪一方取勝,哪一方就能夠打開世界軍火市場。美俄在敘利亞地區的導彈大博弈,將為新一輪軍事較量拉開序幕。

南海地區將可能成為世界上最不平靜的地區。年終歲尾之際,美國向菲律賓大量增加駐紮該地的軍艦、飛機和士兵。這表明新的一年裏,美國將在南海地區施加更大的影響,牽引南海地區軍事形勢的發展走向。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以軍事手段對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調整和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特別是遏製中國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讓美國很開心。但是,阿基諾三世在其國內卻受到很大壓力,政權危機四伏。對此,美國通過在菲律賓增加兵力部署,支持阿基諾三世的政治地位,美國這一行動大有對阿基諾三世的行動以投挑報李之嫌。同時,美國在全球海外部署的兵力大力收縮、減少在東北亞駐軍的情況下,卻向菲律賓增兵,這表明菲律賓在美國的全球戰略調整中,尤其是在亞太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另外,美國增兵菲律賓,表明美國對南海地區,將施加更大的影響。如此一來,南海地區的形勢將變得更加複雜。

日本軍事發展走向最值得關注。其很可能衝破“緊箍咒”,在軍事上大展拳腳。1993年以來,日本政壇全盤向保守化方向發展,而且日益嚴重。隨著日本軍國主義不斷泛濫,日本政客們在博弈時都不約而同地向軍國主義借力,以實現各自的政治野心。特別是近年來,在石原慎太郎的鼓噪之下,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日本軍國主義與日本政客之間的關係大有一種火借風勢、風借火威的意味,兩者形成了互為利用、互為借勢的關係。隨著日本政治舞台日益複雜化,日本政客加大了對軍國主義的借力。現任首相安倍晉三自2011年9月再次成為自民黨總裁後表現得更加“右傾”。為了爭取再次成為首相,安倍晉三竟然於2011年10月17日拜訪了供奉著14名二戰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向軍國主義表明其立場,贏得軍國主義勢力的支持。安倍晉三在大選期間又向《和平憲法》發起多年來最狠的衝擊,這對《和平憲法》來說可謂是致命的。如此這般,都為安倍晉三大力發展軍事力量做了鋪墊。安倍晉三成為日本新首相後,日本自衛隊的發展將出現更多新突破,這將是人們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在未來一個時期裏,日本自衛隊能否發展成為“國防軍”將是日本政治博弈的焦點。東北亞國家能否容忍日本自衛隊向“國防軍”發展也將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