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顏良與文醜張燕率領著七萬大軍抵達博平城,城南五裏處則是石韜與曹仁率領的三十萬大軍安營紮寨,雙方對峙於博平。這日,袁紹率領三萬大軍與許攸及一幹部將抵達博平城,這三萬兵馬除了袁紹從鄴城帶來的兩萬之外,還有一萬是其在路上遇到了三皇子袁熙,遂合兵一處又將這一萬大軍也帶來了博平,袁熙自知理虧,不敢多言,遂跟著袁紹而來。
自此,有了袁紹親自坐鎮的博平城與城外的曹仁大軍開始了鏖戰,曹仁軍在等,等華夏軍的出兵,那便可以達到魏吳漢三國的戰略目的了,而孟建也在等,他在等魏軍的行動,隻有動起來才容易被找到破綻,然而魏軍隻是隔三差五派軍攻一次城,每次不超過一個時辰便又退兵了,而孟建顯然不滿足於此,遂主動發起了幾次襲擊,雙方各有勝負,但是兵力不足的燕軍可耗不起隔三差五的損失,遂不再襲擊魏軍。孟建開始在城中召集工匠,督造軍械。
時光就這般在兩國的鏖戰中流逝,轉眼到了冬月,各國派往華夏祝賀的代表也是開始啟程,燕國派去的是袁紹的長子袁譚,按說袁譚多次與華夏軍交鋒,理應避免他再與華夏軍遭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如今燕國正在與魏國交戰,生死存亡之際,卻是隻有袁譚能夠背負這個任務,畢竟袁熙如今在博平戰場,太子袁尚在並州主持大局,能夠代表袁紹的也就隻有袁譚了。袁譚屢次受挫於華夏,心中甚是不滿,而今又被派往華夏祝賀,心中的不滿更是被激發,但是皇命難違,他不得不去,於是袁大皇子便是一路緩行,盡量拖延時間,不巧的是,卻因此遇上了同樣前往北平祝賀的魏吳漢三國代表。
魏國派往華夏祝賀的是曹操的次子曹丕和三子曹彰,這兄弟二人都是曹操與卞氏所生,曆史記載中的曹丕是繼承了曹操爵位並登基稱帝建立魏國的人物,而今由於曹操長子曹昂沒有死於宛城,魏國太子自然便是曹操長子曹昂,而曹丕由於早早被斷了念想,故而也不再覬覦太子之位,眾兄弟倒是相互扶持的緊。曹操護衛典韋,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重生,武勇不凡,此次同行,便是為了護衛皇子曹丕的。此次任務,曹操本來打算派一個使者前去就好了,但是荀彧建議派一位皇子前去較為妥當,因為鷹揚衛得到消息,其餘三國派去祝賀的皆是地位尊崇之人,故而次子曹丕被選中,由於曹丕剛剛十四歲,曹操不放心便派了禦史楊修同行。
吳國孫策本不願派人前去,但是魏漢二國都表示應當去探聽一下虛實,或許可以獲得一些消息,為了不落下乘,孫策便派自己的弟弟孫權前往,跟隨他的則是吳國的老好人魯肅和大將太史慈,說魯肅是老好人其實也不盡然,魯肅本是江東大戶,家財萬貫,孫策起兵之時糧草短缺,遂在周瑜的介紹下認識了魯肅,並向其借糧,魯肅二話不說將自己兩個糧倉的存糧借給了孫策,如此,孫策才有了起兵的本錢。另外魯肅還是演義中的東吳四大都督之一,四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其中周瑜最為出名,赤壁大戰以少勝多,擊敗了曹操把十萬大軍,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擊敗了當時剛剛威震華夏的關羽。陸遜則是擊敗了劉備,火燒連營八百裏,將劉備百萬大軍燒的大敗而回。這三人的戰績每一項都是驚心動魄,而魯肅雖然沒有太過著名的戰績,但是能夠與此三人同列為東吳四大都督,必然有其道理。此次去華夏祝賀,名義上是孫權為代表,其實主持大局的是魯肅,畢竟孫權年輕氣盛,而魯肅則要老練許多,至於太史慈則是負責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