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說,現在是早了還是遲了?”秦王當然不肯放過他。
“這個嘛,得看陛下的決心。”
“本王剛才不是下了決心麼?”
“那還要看秦國的士氣和楚國的運氣。”
“屁話!”
“打仗就是如此,誰能說的準啊?”
秦王聽了,也覺得在理,想了一會兒,又問:“你認為如何處置昌平君和王翦好一點?”
“呃呃,真的要處置他們?”趙高聽了,心中一驚。
“這兩人都說了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話,不處置一下怎能提高士氣?”秦王憤憤地說道。
“現在攻打楚國,留昌平君在朝堂中是有點掣肘,不如將他放到地方上去,那樣他就不會對大王的決策有所幹擾了。”趙高平時也沒少受這位昌平君的白眼,所以此時借機狠狠踩上一腳,是理所當然的事。
“那你說,將他流放到什麼地方好?”
“既然他還記掛他的母國,就放到離楚國交界的郢陳好了。”
“好,這與本王所想不謀而合!那王翦呢,怎樣處置?”秦王接著問趙高。
“既然王大將軍不適合再領兵,那就讓他回鄉休養一段時間,免得士兵們老記著他影響了士氣,到用得著時再召他回來也不遲。”趙高想了一下,回答道。
“好,好!我就不信,區區一個楚國,我大秦就不能攻下來!”秦王說完,便差人出去宣旨。
秦王為什麼對昌平君如此顧忌?原來,昌平君的父親熊元原是楚國的太子,在楚頃襄王二十七年秦楚和好時,作為楚國王太子被送到秦國為人質,並且在秦國居住了十年。在此期間,熊元還在秦國娶了一位秦國公主。當年他的父親從秦國回楚時,並沒有帶這位公主,也即是他的母親回去,而當時他的母親已經懷上了他。所以昌平君從小便在秦國長大,頗受華陽太後的喜愛,還想辦法為他封了君。按輩份來算,昌平君是莊襄王的表兄弟,也是秦王嬴政的表叔,所以在莊襄王當權的時候,昌平君便走上了秦國的政壇。在嬴政登基後,也成為了跟呂不韋一樣的顧命大臣。自從嫪毐和呂不韋兩派人馬被消滅以後,昌平君便成了朝堂中資格最老的大臣,勢力也一天天壯大,雖然沒影響到秦王的統治,但遲早也是一個後患。所以,秦王正好借這次機會,對他這一派的楚係外戚進行打壓和清理。
為什麼安排昌平君去郢陳?要知道,這郢陳是楚國的舊都,而楚國又是昌平君的母國,他的兄弟姐妹都在楚國,讓他去郢陳,一方麵是提醒他楚國遲早是要被秦所滅的,另一方麵,是讓昌平君這個楚國王族去郢陳處死韓王,既然郢陳是楚國舊都,有昌平君這個楚國王室在,想來可以壓製住那些楚人的反叛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