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曼齊刻爾特之戰
公元1071年8月的曼齊刻爾特之戰在軍事史上寫下了不朽的一頁。此戰最終導致了西方世界政治軸心的變化。盡管拜占廷帝國後來又收複了安納托利亞的部分領土,曼齊刻爾特之戰卻敲響了拜占廷帝國的喪鍾。
幾個世紀以來,拜占廷帝國一直是歐洲最強大、最文明的國家,因此,作為決定拜占廷存亡原因之一的曼齊刻爾特之戰的確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會戰。
曼齊刻爾特會戰爆發前的半個世紀是拜占廷帝國極其衰敗的一段時期。雖然此前的巴西爾二世不僅是個強有力的統治者,而且是個富有才幹的統帥。但當他於公元1025年去世的時候,拜占廷帝國已元氣大傷。不久,意大利南部的諾曼人便趁拜占廷軍隊士氣低落和戰鬥力下降的機會對其進行侵擾。不僅如此,對拜占廷帝國來說,更為嚴重和直接的威脅還是來自東麵的塞爾柱突厥人。
突厥人的首領是古茲王公的一位王子,而這位王子晚年卻皈依了伊斯蘭教,塞爾柱民族的名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早在11世紀初葉他們就曾多次襲擊拜占廷的領土,不過那時,他們的目標僅僅是搶劫而已。然而,到了11世紀中葉,由於發現對手的抵抗很弱,而且每次襲擊都能掠獲很多東西,突厥人的入侵變得愈加頻繁和深入了。這個民族勇猛剽悍,極富侵略性。1055年,在其首領圖格裏勒伯克統率下,攻陷巴格達,圖格裏勒伯克自立為蘇丹,實際上解除了阿拔斯王朝哈裏發的政治權力。
突厥人下一個目標就是亞美尼亞,這個國家原是個重要的緩衝國,經過長期不斷的軍事征討和艱難的談判,拜占廷帝國於公元1045年將它吞並。在公元1064年,塞爾柱人攻陷了亞美尼亞的首府和最後的要塞阿尼,由此亞美尼亞就成了突厥人的囊中之物。
亞美尼亞的陷落無疑給拜占廷帝國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的失敗留下了後患。因為如此一來,塞爾柱王朝能以最快的速度對拜占廷帝國發起進攻。
曼齊刻爾特會戰的勝利者艾勒卜·艾爾斯蘭是塞爾柱王朝的締造者塞爾柱的重孫,他生於公元1029年,公元1063年成為蘇丹。在賢臣尼劄姆·穆勒克的得力輔佐下,他統治著一個從河間地帶一直到美索不達米亞的龐大帝國。人們對他的性格所知甚少,但有關他的記載清楚地表明,他是一位偉大的勇士和卓越的統帥。顯然,他是既四肢發達,頭腦也不簡單的很強硬、有手腕的帝王,而且他很可能是個冷酷無情的人。
決戰的時刻到了,1071年8月中旬,拜占廷皇帝羅曼努斯的聯軍與艾勒卜·艾爾斯蘭的軍隊在基拉特一帶遭遇。
現在我們已無從考證交戰雙方的確切兵力,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艾勒卜·艾爾斯蘭一方的人數相對少些——不過4萬至5萬人。突厥人一方鬆達克先頭部隊的兵力肯定要比拜占廷一方塔查尼奧茨和魯塞爾聯軍少得多,然而後者卻被打得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失利後,他們並沒有向羅曼努斯的方向靠攏,而是朝著西麵的梅利泰內方向退去。更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戰敗的將領們竟無一人把這次戰鬥的情況報告給羅曼努斯皇帝。
羅曼努斯從逃回的傷兵那裏得知了這一壞消息。在並不清楚戰敗的程度並仍未掌握準確情報的情況下,他作出了錯誤的決定,他命令布裏恩尼烏斯率一支加強的部隊去接應和掩護巴西利阿庫斯撤退。直到布恩思尼烏斯驅馬來到山腳下時,他才了解到戰場上的嚴峻形勢。很顯然,布裏恩尼烏斯遇到的是蘇丹的部分主力部隊。布裏恩尼烏斯且戰且退,撤出了他的大部分部隊,但他自己卻在掩護部隊撤退時三處負傷。
那天晚上,拜占廷軍隊的大營遭到大批突厥人的襲擊,他們企圖一舉全殲拜軍。阿塔雷埃特斯對當時的情景作了生動的描述:受傷的士兵和戰馬在厲聲嘶叫,雇傭兵因辨不清敵友而胡喊亂叫,大營外當地小販們也在揮動手中的器皿起哄,戰場內外一片混亂。拜軍終於守住了大營。第二天,羅曼努斯派出殘存的步兵將敵人趕離軍營和附近的穆拉特河兩岸。
羅曼努斯遭受了重創,但仍在猶豫不決。此時,他對敵情和戰況還是—無所知。大戰之前,他曾派人試圖召回塔查尼奧茨和魯塞爾。信使的遭遇我們不得而知,估計他們很可能是被敵人殺死了,因為戰鬥發生時,塔查尼奧茨和魯塞爾正由梅利泰內附近向西行進。相反,在己方領土行軍作戰的艾勒卜·艾爾斯蘭自始至終對其對手的每步行動都了如指掌。看來,很可能是他讓巴格達哈裏發的代表於8月18日突然來到拜軍大營,試圖與羅曼努斯議和。但是,羅曼努斯斷然回絕。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羅曼努斯也許是對的,因為他必須以征服者的身份回到君士坦丁堡,否則他將失去一切。
次日,羅曼努斯糾集殘存的部隊準備戰鬥。拜軍右翼由卡帕多西亞行省總督阿利亞特指揮,羅曼努斯率衛隊居中,布裏恩尼烏斯統領左翼,雇傭騎兵組成的強大預備隊統歸安德羅尼卡·杜卡斯指揮。安·杜卡斯無疑是位將才,但他陰險狡詐,不可信任。
顯然羅曼努斯並不是一位英明的軍事家,他違背了“智者”利奧在《戰術學》中規定的與突厥人作戰的原則,因而注定要失敗。誠然,羅曼努斯盡力按第一個原則,即要盡快從正麵與敵交戰的原則去做了,然而,未等羅曼努斯趕到,塞爾柱人早已乘快騎撤退到幾英裏以外。與此同時,他們以騷擾戰術猛擊羅曼努斯的兩翼。由於羅曼努斯的大部分步兵已被塔查尼奧茨帶走,因此他的兩翼失去了保護。苦苦拚殺的騎兵被暴雨似的箭矢激怒了,他們紛紛“憤起”直追,結果大部分陷入了敵軍的伏擊圈。
拜軍的大部分人馬逐步越過蘇丹遺棄的軍營,朝著崎嶇的山地逼近。毫無疑問,在那裏等待著他們的是和兩翼部隊同樣的命運。羅曼努斯一心想抓住這股敵軍,直到天黑他才意識到,如果不趕快撤回,他那堆滿糧草卻無重兵把守的軍營將被洗劫一空。他別無選擇,隻好下令撤退。
就整體而言,拜軍的進攻組織得井然有序,然而撤退卻是另一回事了。撤退從來就是很難組織的行動,如果指揮控製不當,撤退的目的很容易被曲解。由於與側翼部隊缺乏配合,拜軍陣營開始出現裂痕。而這正是突厥人所期待的時機。突厥人的輕騎兵飛快地衝入拜軍,使其亂成一團。羅曼努斯急令部隊轉身迎敵。這一招本來是可能挽回局勢的唯一方法,但是,後衛部隊指揮官安德羅尼卡·杜卡斯卻拒不服從命令,反而帶著部隊向營地退去,這直接造成了拜軍的殿後部隊遭到敵騎兵的瘋狂砍殺的惡果。
當夜幕降臨時,失去希望和凝聚力的拜軍兩翼部隊開始崩潰瓦解,中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但是,羅曼努斯仍在竭盡全力勇敢地拚殺,直到胯下的戰馬倒下,他本人受傷被俘。這是突厥人在曆史上第一次俘獲拜占廷皇帝。
突厥人對潰不成軍的拜占廷軍士展開了大屠殺,這場屠殺一直持續到深夜,就連羅曼努斯的軍營也被洗劫一空。次日,整個拜占廷大軍被徹底擊垮。
成為俘虜的羅曼努斯被帶到蘇丹麵前,蘇丹對他非常寬宏大度。因為讓這位威信喪失殆盡的皇帝保住皇冠,完全符合塞爾柱王朝的利益。於是,拜突雙方簽訂了和約,和約要求拜占廷交付巨額贖金,雙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將拜占廷占領的某些重要地區歸還突厥人。而後,蘇丹釋放了羅曼努斯。為了表示尊重,蘇丹還派一支小部隊護送他回去。
雖然拜占廷以150萬塊黃金將羅曼努斯贖回,但是,這次影響深遠的失敗卻引發了拜占廷新的內訌。拜占廷帝國其他統治者們決不會允許—位蒙受了像曼齊刻爾特慘敗這樣恥辱的皇帝繼續留在帝位上。他們趁羅曼努斯外出之際,把歐多西亞皇後貶到修道院,並宣布懦弱無能的米哈伊爾七世為唯一的合法皇帝。
對於這種狀況,羅曼努斯隻好設法重新糾集了一支軍隊。公元1071年秋,他踏上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道路,試圖奪回王位,結果卻在多西亞被君士坦丁·杜卡斯擊敗。羅曼努斯從戰場上悄悄溜出,向東麵的西利西亞逃去。隨後,他再次糾集起一支軍隊出征,結果又遭失敗。這次他是被叛將安德羅尼卡·杜卡斯打敗的,並再一次被俘。
不久,羅曼努斯遭到當時常見的一種酷刑,被人用拇指挖去雙眼,悲慘地死於自己的同胞之手。
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曾經不可一世的拜占廷軍隊遭到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慘敗。縱現整個戰爭的過程,其中有四個重大因素對這場災難產生了直接影響:羅曼努斯即位時拜占廷軍隊的狀況,11世紀後半葉亞美尼亞地區的喪失,會戰中對敵情的一無所知以及將軍們的叛變。正是以上四個方麵直接葬送了盛極一時的拜占廷帝國。
正當帝國君臣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來自敘利亞的希臘人聲稱自有退敵之策。這個衣冠不整、其貌不揚的人立即被引進皇宮,君士坦丁四世親自接見,摒退左右,詢問高人高見。原來此人名叫佳利尼科斯,曾在敘利亞當建築師,後來在尋找和研究建築用防水材料時對煉丹術發生了濃厚興趣。在長期對化學物質奇妙反應的研究中,他逐漸掌握了火藥的配製方法。阿拉伯軍隊侵占了他的家園後,他隨逃難的人群撤往首都。途經小亞細亞地區時,他驚奇地發現,當地出產一種黑色的粘稠油脂,可以在水麵上漂浮和燃燒(這種油脂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石油)。在君士坦丁堡的幾年中,他親眼目睹了阿拉伯軍隊每年夏季從首都東、南兩麵對這座城市的圍攻。他向皇帝提出,使用火燒阿拉伯戰船的方法可以擊退敵人。這一建議立即得到皇帝的認同和重視,他指示負責軍械和武器生產的官員在大皇宮內秘密組織研製和生產,由佳利尼科斯擔任技術指導。他下令對有關的一切事情特別是這種新式火器的配方和製作過程嚴格保密,甚至不許用文字記載下來。
可能正是由於當時的保密措施才使這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在浩繁的拜占廷帝國文獻中沒有留下有關它的配方和製作方法,一些史書僅提到了它的名字,還有是從深受其害的阿拉伯人的記載中了解了它的殺傷力。在阿拉伯人的記載中,它被稱作“希臘火”,而在拜占廷文獻中則被稱為“液體火焰”。希臘火是一種以石油為主體、混合了易燃樹脂和硫磺等物質的粘稠油脂。它極易點燃,但不具備爆炸力,因此便於攜帶和運輸。它的性狀如油,可以在水麵上漂浮和燃燒,而且容易附著於物體表麵。經過配製的希臘火被裝入木桶,運送到前方供守城將士使用。士兵們通常使用管狀銅製噴射器將它噴灑向敵人,然後射出極火箭將它點燃。
公元678年夏季,埃米爾法達拉斯奉命對君士坦丁堡發動新的攻擊。6月25日清晨,法達拉斯早早升帳,命令阿拉伯海軍各戰船指揮官作好攻城準備。幾天來,阿拉伯水師乘著東南風對君士坦丁堡連續強攻,但是都被強弓硬弩、滾木雷石擊退。今天風向轉變成為西風,這對攻城極為不利,他略有猶豫,但一想到哈裏發穆維雅的命令,便立即下令全軍起錨進發。百餘隻阿拉伯戰船拉開陣勢,浩浩蕩蕩朝君士坦丁堡城下撲來。突然,船頭了望哨報告,城牆下有許多小船在海麵上活動,似乎往水上噴灑什麼,拜占廷人又在搗鬼!也許是在灑他們的聖水。由此以前並未看過,加之法達拉斯的輕敵心態,於是他下令不要理睬他們,繼續靠近城下幾個預定的進攻點。一陣強似一陣的海風把海水吹上船頭,法達拉斯這才注意到水中雜著大量的油脂。猛然間,一個可怕的念頭出現在腦海中,他想到了火,於是下令全隊掉轉船頭,全速後撤。但為時已晚,阿拉伯艦隊所要麵對的將是滅頂之災。隻見君士坦丁堡城頭萬箭齊發,箭箭帶火,霎時間海麵上漂浮的油脂被點燃,很快成為一片火海,而無數燃燒的火箭更在甲板各處點燃了木質船體。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剛才衝在前麵的前部艦隊的船隻全都陷入火海。無處躲藏的阿拉伯水手,紛紛跳入海中逃命,可此時的大海已成為燃燒的海洋。大火繼續蔓延,阿拉伯船隻慌作一團,一些尚未燃燒起來的船隻被倉皇逃竄的艦船撞沉,痛苦的嚎叫響徹雲天。經過這一仗,阿拉伯艦隊遭到了重創,幾乎2/3的船隻被燒毀,僥幸逃回的船隻多數受到損害,元氣大傷的阿拉伯人再也不能組織起強大的海上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