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壞聖像運動有著長期的宗教教義爭論的基礎,可以說它是基督教神學和哲學力圖擺脫猶太教和古典的希臘羅馬哲學,並最終形成獨立的神學體係的結果。毀壞聖像運動的發起,有著深刻的宗教政治及經濟等各方麵的曆史和現實原因,其中的利害關係極為複雜。

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破壞聖像運動,在拜占廷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麵都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毀壞聖像運動給帝國的政治和軍事領域帶來了最直接的影響,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一運動是宗教統治者和世俗統治者之間政治鬥爭的結果。如此一來掌有軍權的世俗皇帝必然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發動武力來鎮壓狂熱的聖像崇拜者,而在教會內部也存在兩股相互對立的勢力,他們水火不相容,爭鬥也在所難免;在世俗君主之中不乏支持崇拜聖像的一群人,他們所發起的反攻倒算也不甘示弱,毫不亞於毀壞聖像運動的手段,他們對毀壞聖像派教士大肆迫害。

毀壞聖像運動在軍事方麵的影響是與其政治影響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早在毀壞聖像運動爆發以前,帝國各地教會對如何對待聖像問題就有兩種意見,其中西方省區支持崇拜聖像,而東方省區則相反。英明的拜占廷世俗統治者利用了毀壞聖像的主張穩定了東部軍區的軍心,鼓舞了士兵的士氣,從而使得拜占廷軍隊在東部前線節節取勝,成功地實現了當時的軍事進攻和戰略目標。

毀壞聖像運動還成功的遏製了教會產業急劇膨脹和有效的防止國家人力資源的流失,在帝國經濟方麵產生了重要影響。世俗統治者麵對經濟實力甚至雄厚於自己的教會,特別是在帝國連年戰爭、瘟疫不斷、人力資源消耗嚴重、國庫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借毀壞聖像運動之機,通過頒布法令,有效地實現了從經濟上打擊教會的目的,大幅增加了國家的稅戶和收入。

毀壞聖像運動在拜占廷文化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間,雖然有大批教堂修道院和一些早期宗教藝術作品被毀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世俗風格的民間藝術卻得到了充分的發展v現了世俗藝術和宗教藝術同時發展、同時繁榮的局麵。這一時期,是阿拉伯帝國在軍事上趨向於衰弱而文化上趨向於發達的時期,拜占廷和阿拉伯文化有了經常的和平交流,從而在拜占廷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區同時出現了西方所不能達到的文化藝術繁榮。這種文化藝術繁榮為後來西歐的文藝複興運動準備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朱利安複興異教

在基督教的勝利和異教的衰亡過程中,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君士坦提烏斯皇帝的侄子朱利安(361~363年在位)複興異教活動的失敗。朱利安的父親與君士坦丁皇帝是親兄弟,他的父母早亡,幼年時受過嚴格的古典教育,對他的一生有重要影響的一位導師是著名的希臘文學和哲學學者馬爾多尼烏斯;著名的阿裏烏派主教是他的聖經教師。因此,他同時接受了古典哲學和基督教的經典教育。雖然他年輕時已經接受了基督教洗禮,但他所受的基督教教育隻是為他提供了一層保護自己真實信仰的外套,他骨子裏卻是完全的“異教”徒。

在君士坦提烏斯(337~361年在位)掌政後期,這位皇帝非常害怕自己的親人覬覦自己的皇位,因此將有資格繼承自己皇位的親屬都殺害了,朱利安是惟一的幸存者。於是,朱利安的整個青年時代都籠罩在死亡和恐怖的陰影中,他完全聽命於君士坦提烏斯隨意地擺弄。他時而被流放到遙遠的邊疆省份,時而被調進君士坦丁堡受到君士坦提烏斯的嚴密監視。但是,這並沒有能阻止朱利安在流放地研習古典希臘文化巨著。在這方麵,當時著名的修辭學者、希臘文化運動的代表、卡帕多細亞人馬爾多尼烏斯對他影響頗深。在他的同父異母兄長仍盧斯被君士坦提烏斯殺害後,朱利安被流放到雅典,更多地接觸了柏拉圖的學說。這些經曆對他後來狂熱地恢複古典宗教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公元355年,君士坦提烏斯正式封朱利安為愷撒,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並派朱利安去高盧抵抗步步進逼帝國領土的日耳曼人。朱利安在阿根托拉圖姆也就是今施特拉斯堡取得了對日耳曼人的勝利後,駐軍於巴黎塞納河上的小城盧特提亞。朱利安憑著自己的赫赫戰功,贏得了士兵們的尊敬和愛戴。君士坦提烏斯擔心朱利安的權力太大,於是在公元360年的冬天命令他率領其最好的兵團向波斯前線增援。而這樣一來朱利安則順理成章地成為整個帝國都承認的奧古斯都。

公元361年,朱利安眾望所歸地繼承王位。朱利安成為帝國主宰之後不久,就立即把他恢複異教崇拜的政策付諸實施。他通過頒布法令的方法來強化他所崇尚的信仰,宣布異教神廟必須全部開放,人們對眾神的獻祭活動也必須恢複。但是這時的君士坦丁堡的異教神廟已經不複存在了,一些獻祭敬神活動隻好在基督教教堂進行。朱利安的倒行逆施,引起了許多基督教徒的反對。但朱利安不以為然,頑固地實行自己的既定政策。朱利安充分地認識到,在基督教的優勢地位已經基本穩定的前提下,自己不可能完全恢複那些早已經被鏟除的異教神廟和神像以及祭拜儀式,他能做的就是使異教崇拜儀式能與基督教的崇拜儀式相競爭。

因此,他將基督教中的許多組織原則引入多神崇拜中,如他按照基督教的教階製製定了異教眾神祭司的級別;按照基督教教堂的內部裝飾模式來裝飾他的羅馬眾神殿;將基督教在會堂內講經傳道的方式引入羅馬多神崇拜中,甚至將基督教中信眾們唱聖詩的傳統也引入了異教崇拜中;他還要求異教神殿的祭司們像基督教主教們那樣過禁欲的生活,違背聖規者也以開除教籍作為最重的懲罰等等。

實際上朱利安所致力於恢複的羅馬多神崇拜,就是基督教化了的異教。

朱利安在即位之初,就打出了宗教寬容者的旗號,實際上就是為他的異教政策服務,而對於基督教信徒這樣的寬容令他們消受不起。朱利安發布了一些赦令,召回原被君士坦提烏斯流放的基督教異端派。他還推行了鼓勵人們脫離基督教會的政策,使盡各種辦法誘惑人們脫離基督教會,以此瓦解基督教會的力量。不久,基督徒們就紛紛被排斥於他們本來工作的政府部門之外。君士坦提烏斯時期製定的軍旗符號旗上有基督二字的希臘文字頭也被取消不用,士兵們盾上的十字符號也被異教眾神的符號所代替。

更過分的是朱利安下詔:基督教教徒不得參與教育工作。他認為,這些不信仰古典宗教的人們,無權在課堂上講授荷馬和赫西俄德、德莫斯蒂尼、希羅多德等人的作品。這就等於變相的宣布,在帝國範圍內擔任教師者,如果不放棄基督教,將失去其基本的生活來源;這也就意味著,基督教徒的子女也不能去這樣的學校念書。

因此,這一舉動不僅受到了基督教徒的抵製,就連一些異教學者,如阿米亞努斯、馬賽林努斯等,也對這些政策感到不滿。之後,一些專門為基督教徒學齡兒童使用的啟蒙教材問世,由此在拜占廷文化發展史上又增添了新的一頁。

朱利安的為所欲為在各省人們中引起了更深的不滿,這在他公元362年視察東方各省時表現得尤為突出。這位皇帝處處受到冷落,沒有看到他想象中的鮮花、儀仗隊,也沒有歌聲和歡笑,隻是在他即將拜祭的安條克城郊達福尼阿波羅神廟前,有一位祭司懷抱著一隻從他自己家裏捉來的鵝,在等待著皇帝的光臨。不久,就發生了達福尼神廟失火事件。惱羞成怒的朱利安開始改變其對基督教徒的“寬容”態度,下令關閉各地的教堂。安條克的基督教堂內的珍藏也被洗劫一空,帝國境內的其他教堂也遭到厄運。與此同時,基督教徒也組織起來破壞異教殿堂,反抗朱利安的暴行,形勢變得日益嚴峻起來。

不久,朱利安在向波斯遠征的途中被暗殺。由於朱利安在位期間所實施的一係列措施並不得人心,所以在他死後,他所致力恢複的異教也無人再去扶持,基督教隨即又恢複了原有的地位。朱利安恢複異教活動的失敗深刻地證明了曆史已經前進,社會已經發展,任何以一種行將死亡的意識形態來挽救世界命運的倒行逆施者都隻能被曆史的車輪碾得粉碎。古典世界的滅亡和基督教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

宗教習俗

拜占廷基督教有一些獨特的宗教習俗,如護身符、偶像崇拜、聖餐、生命傳接儀式等。通過這些宗教習俗,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拜占廷人的社會與宗教生活。

護身符

護身符的習俗來自於拜占廷人對鬼怪的畏懼。拜占廷各階層的人都普遍相信世上存在著鬼怪,認為它們是墮落的天使,橫行世間,引發災難。許多人間不幸都被認為是鬼怪造成的,從疾病到饑荒、風暴和莊稼欠收,無不是由鬼怪引起。

拜占廷人為了保護自己,各種基督教武器都用上了,包括香、神像、聖水、十字架、聖經和祈禱。而最受拜占廷人喜歡的驅鬼方式是佩戴聖物護身符。

護身符上裝飾著各種形象,其中有基督、聖母以及宗教聖人,他們的形象最終取代早期的非基督教人物,被人們用鏈子掛在脖子上。它們的保護價值與製作材料的價值有關,因為許多護身符同時還是昂貴的珠寶飾品。它們的魔力可以靠在其中放置小小的聖物來提高,信徒們經常會把他們認為的真十字架的碎片、殉教者的血或聖人墓裏救治人的土裝在隱藏在護身符中的小洞內,這些東西會保佑他們不受遊蕩在世間的看不見的鬼怪的傷害。

偶像崇拜

偶像在反對者的眼裏,是一種違背舊約禁止“雕刻像”規定的偶像崇拜。但偶像崇拜的支持者卻認為,偶像隻不過是天國的窗口,是祈禱的工具,是接近上帝的途徑。

偶像一詞來源於希臘語“肖像”,它描繪的是聖人和聖事。大部分刻在木頭上,也可以用琺琅、象牙或貴重金屬雕刻,還可以製成鑲嵌畫。有些偶像很小,可以手提;有些是巨幅畫像,用來裝飾教堂。

自4世紀起,這些聖物已成為拜占廷公共和私人禮拜的必需品。在—些特殊的場合,人們拿出它們供拜,並拿著它沿城牆走一圈,以保護居民。在教堂或在個人家裏,虔誠的人們在偶像前點起蠟燭、焚起香爐,通過偶像向上帝傳達他們的祈禱。

到8世紀早期,經過一場地震和穆斯林對君士坦丁堡的一係列進攻後,皇帝利奧三世相信上帝被使用偶像激怒了。於是,便發生了前文所述的“毀壞聖像運動”。在近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偶像崇拜一直被禁止。

最後由攝政的塞奧多拉皇後結束了這場爭端,公元843年,教會用東正教節日慶祝恢複偶像,人們搬著聖物走過君士坦丁堡大街,運到聖索菲亞教堂。東正教至今每年都還在慶祝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