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回 為辭婚鍾禍邊庭(3 / 3)

三人正說間,隻見長班又進來稟道:“雪太老爺、小老爺來了。”柳友梅忙出迎進。雪公先與楊、竹二生見過,然後雪蓮馨、柳友梅一一俱見過了。雪公忙問道:“這風波不知又是那裏起的,又是誰人陷我二人?”柳友梅道:“小婿才與楊、竹二兄說來,此乃嚴府又因小婿辭婚起的。”雪公道:“卻是為何?”柳友梅就將趙文華為媒,及劉有美說親的事,一一說了一遍。雪公道:“原來如此。但今已奉皇命,就是朝廷的事了,捐軀趙國本臣子分內的事,亦複何辭。隻是我兒雖已成名,尚屬年幼,二女又遠在故鄉;就是賢婿也上有老母,內無兄弟,此番一去,吾與賢婿匹馬胡沙,尚不知死生何地,未免回首淒然。”言至此,雪公不覺撲簌簌掉下淚來。柳友梅與雪蓮馨亦泫然淚下。竹鳳阿、楊連城亦為之動容悲切。雪蓮馨因含淚說道:“據孩兒想來,爹爹可以年老病辭,柳姐夫亦可以養親告假,何不同上一疏,或者個中,猶可挽回。”雪公歎道:“國家有事,若做臣子的如此推托,則朝廷養士何用,生平所學何事!我想漢朝蘇武出使,北廷拘留一十九年,旌毛盡落,鬢發盡白,方得歸來;宋朝富弼與契丹講和,往返數回,得家書不開,恐亂人意。這多是前賢所為。你為父的雖不才,也讀了一生古人書,做了半世朝廷官,今日奉命北往,豈盡不如前賢,願為臨難退縮遺笑當世乎?”柳友梅道:“此番一行,風塵勞苦,死生患難,固未可料,然做臣子的功名事業必不由此一顯。此盤根錯節之所以見利器也;吾人舉動,乃關一生名節,貪生畏死斷使不得。”竹鳳阿道:“在蓮馨兄身上,愛親心切,故作此不得已之極思;在老年伯及吾兄身上,愛君之心更切,故有此論。君親雖曰不同,忠孝本無二理耳。”楊連城道:“若到日後歸來,功成名遂,君親具慶,忠孝雙全,又可成一段千秋佳話矣。”說罷,雪公隨吩咐雪蓮馨道:“我與你姐夫去後,你便可告假回鄉間,楊兄已選蘇州司李,或順便就同楊年兄歸去,善慰母親,好生安慰二位姐姐,叫他們不必憂煩。我去倘能不辱君命,歸來歡會有期。”柳友梅也就把家中事體托與楊連城得知,隨吩咐抱琴道:“在老夫人麵前,隻說我在京候選,切莫說出使邊庭的事,恐怕驚壞了老夫人。”抱琴領命不題。

次日,雪公與柳友梅翁婿二人就辭了朝,領了刺書,帶了兩個能事家人,把鋪陳行李發在城外館驛中住下。此時京師衙門常規也有公餞的,也有私餞的,亂了幾日。竹鳳阿與楊連城也同設了一席餞行過了。雪公竟同柳友梅往北而去。

卻說雪蓮馨送了父親去後,隨即告假還鄉省母。恰好楊連城選了蘇州府理刑,領了憑要出京,雪蓮馨即著抱琴約了,一同起身下去。竹鳳阿卻授了禦印總兵之職,也往沿邊一路鎮守去了。正是:

摧鋒北陷穹廬去,避禍南遷故土來。

誰為朝廷驅正士,奸人之惡甚於豺。

畢竟柳友梅與雪公如何歸來,與梅、雪二小姐又如何作合,且聽後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