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回 柳友梅衣錦還鄉(2 / 3)

否極泰方至,離多合始來。

天機原自爾,人事豈能違。

卻說雪公與柳友梅出使邊庭,因議河朔一事,和議不能就成,往來返複,直到一年方得議成。翁婿二人,還朝麵君,就急急告假還鄉。聖旨依奏,奉旨馳驛還鄉。雪公實受了兵部侍郎的職;柳友梅寔受了翰林院學士的職。一路上百官迎送,人夫轎馬,冠蓋仆從,好不興頭。不一月餘,便到了蘇州。雪蓮馨接了,備酒接風。柳友梅因又在雪公處盤桓了數日,方回山陰省親。

楊夫人見兒子歸來,不勝歡喜。柳友梅見過母親,便把到京登第及出使邊庭的事,細細說與母親得知。楊氏夫人道:“我隻道你在京聽選,原來吾兒已成此段功名,可無愧你父親的家聲,並你母守節的誌氣矣。但抱琴歸來,為何並不提起?”柳友梅道:“是孩兒恐驚壞了母親,吩咐他如此說的。”楊氏夫人道:“原來如此。但你今日已金榜名標,正該洞房花燭,早結梅、雪姻緣,成就百年鸞鳳。”柳友梅道:“孩兒心上也隻有這一段姻緣未完耳。隻是前日是竹鳳阿為媒,他今已升了江南提督,正好為我作媒。但尚未到任。還要待他幾日。”楊氏夫人道:“這也不妨,待他幾日。但自你出門後,又有一李半仙到我家來,他說曾受你大恩,你又曾許娶他的女兒,可有此事麼?他已到京訪你,我因你久無音信,也就托他訪個消息,你曾遇見他麼?”柳友梅道:“李半仙不曾遇見,這姻事同是有的。”便將昔日還金贖身之事,一一說了一遍。楊氏夫人道:“既如此,你也該踐卻前盟。”柳友梅道:“正是,我也要去訪他。”

才說罷,隻見長班進來道:“稟老爺,外麵有一相士求見。”柳友梅道:“請他進來。”柳友梅出來迎接,卻原來就是李半仙,二人一見如故。李半仙道:“老大人德行如山,今果風雲萬裏,學生荷蒙大恩未報萬一,易勝惶恐。”柳友梅道:“辱承厚誼,千裏相尋,才與家慈談及。今幸遙臨,曷勝忻幸。”李半仙便把雪夫人昔日寄的家書遞還柳友梅,道:“這是令嶽雪老爺的家書。前日到京,不曾麵致,今仍送還老大人。”柳友梅收好,便道:“既如此,姑蘇家嶽處,必曾相認過?”李半仙道:“到過幾次。”柳友梅道:“正好與學生作媒,明日行聘,就煩尊駕走遭。”李半仙道:“當得效勞。”柳友梅道:“令愛姻事,俟梅雪二處行聘後,便好相求。”李半仙道:“小女蓬蓽陋姿,改日當送到府中,永執箕帚耳。”二人說罷,柳友梅就留李半仙住下,當晚不題。

到次日,劉有美與張良卿在家聞知柳友梅做了翰林學士,衣錦還鄉,好不榮耀。老著臉隻得也來拜望,把昔日奉承嚴府的麵孔,撮轉來又奉承柳友梅了。柳友梅是個大量的,倒把從前醜態一概相忘,原以舊交優待。答拜後,就叫家人發兩個名帖,一個去請張良卿相公,一個去請劉有美相公。就叫李半仙擇了一個行聘吉日,治酒。就央李半仙做主媒,請劉有美與梅小姐為媒,張良卿與雪小姐為媒,備了兩副盛禮,一時同送到蘇州雪公家來。雪公受了,治酒管待眾人,彼此歡喜無盡。但雪公這日,隻不發回聘的禮,眾人道:“卻是為何?”李半仙便問道:“老大人回聘的禮,可乘吉日發去,為何隻是不發?”雪公道:“有個緣故,老夫有一義女,名喚朝霞,老夫出使時節,為朝廷點宮妃一事,親代小女點進宮中,老夫感其義俠,不忍忘本,意欲與柳賢婿同上一疏,救他出宮,三女同歸,庶幾恩盡義至。今聞皇上洪恩,釋放宮女,前已著人到京領歸。俟其歸來,祈賢婿可再用一副聘禮,送到老夫處,老夫便將三副回聘的禮,一起發回,乞將此意轉致柳賢婿。”李半仙道:“足見老大人仁盡義全,令人欽仰。”張、劉二生聽了,方曉得前日點進宮的也還不是雪小姐,自悔從前之失。李半仙與眾人隨別了雪公回去回複了柳友梅。柳友梅道:“原來又有這一段緣由。”隨即另擇一日,仍備一副盛禮;送到雪公家來。恰好朝霞已從京中領回。雪公受了,隨發了回聘的禮,又治酒款待了眾人回去。

柳友梅過了幾日,又擇了一個大吉之期,要行親迎之禮。柳友梅是年已二十多歲,一個簇新探花、欽授翰林學士,人物風流,才貌出眾,人人羨慕。到姑蘇來娶親,柳友梅備著三隻大船,三頂花轎,禦賜紅燈夾道,宮花、鼓樂滿湖。舟至閭門,柳友梅騎著高頭駿馬,烏紗帽、皂朝靴、大紅員領。翰林院執事兩邊排列。柳友梅親自到桃花塢中親迎,一路上火炮喧天,好不興頭熱鬧。梅、雪二小姐與朝霞金裝玉裹,打扮得如天仙帝妃一般,拜辭了雪公、夫人,灑淚上轎。雪公排了兵部侍郎的執事,雪蓮馨也排了翰林院的執事,俱穿了吉服送親。楊連城聞知,也排著推官執事來送親。恰好柳友梅成親這日,竹鳳阿升了江南提督,已到了任,這一日,穿了大紅吉服,黃羅傘,蓋了耀日盔,排了提督府的執事,也來送親。李半仙與張良卿、劉有美三人都是吉服,駿馬簪花掛紅,兩頭讚禮,直到胥門下船歸去。好不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