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鎖院是日苦寒詔賜宮燭法酒書呈同院

微霰疏疏點玉堂,詞頭夜下攬衣忙。分光禦燭星辰爛,拜賜宮壺雨露香。醉眼有花書字大,老人無睡漏聲長。何時卻逐桑榆暖,社酒寒燈樂未央。

送周朝議守漢州

茶為西南病,岷俗記二李。謂杞與稷也。何人折其鋒,矯矯六君子。謂思道與侄正孺、張永徽、吳醇翁、呂元鈞、宋文輔也。君家尤出力,流落初坐此。謂當收桑榆,華發看劍履。胡為犯風雪,歲晚行未已。念歸誠得計,顧自為謀耳。吾聞江漢間,瘡@有未起。莫輕龔遂老,君王付尺棰。召還當有詔,挽袖謝鄰裏。猶堪作水衡,供張園林美。

木山並敘

吾先君子嚐蓄木山三峰,且為之記與詩。詩人梅二丈聖俞,見而賦之。今三十年矣,而猶子千乘,又得五峰,益奇。因次聖俞韻,使並刻之其側。

木生不願回萬牛,願終天年仆沙洲。時來幸逢河伯秋,掀然見怪推不流。蓬婆雪嶺巧雕鎪,蟄蟲行蟻為豪酋。阿鹹大膽忽持去,河伯好事不汝尤。城中古沼浸坤軸,一林瘦竹吾菟裘。二頃良田不難買,三年榿木行可桶。會將白發對蒼幟,魯人不厭東家丘。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

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君看龐德公,白首終泥蟠。豈無子孫念,顧獨貽以安。鹿門上塚回,床下拜龍鸞。躬耕竟不起,耆舊節獨完。念汝少多難,冰雪落綺紈。五子如一人,奉養真色難。烹雞獨饋母,自饗苜蓿盤。口腹恐累人,寧我食無肝。西來四千裏,敝袍不言寒。秀眉似我兄,亦複心閑寬。忽然舍我去,歲晚留餘酸。我豈軒冕人,青雲意先闌。汝歸蒔鬆菊,環以青琅開。榿陰三年成,可以掛我冠。清江入城郭,小圃生微瀾。相從結茅舍,曝背談金鑾。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二首

其一

清獻先生無一錢,故應琴鶴是家傳。誰知默鼓無弦曲,時向珠宮舞幻仙。

其二

醜石寒鬆未易親,聊將短曲調長人。乘軒故自非明眼,終日僛僛舞爨薪。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王晉卿畫。

江上愁心幹疊山,浮空積翠如雲煙。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散山依然。但見兩崖蒼蒼暗絕穀,中有百道飛來泉。縈林絡石隱複見,下赴穀口為奔川。川平山開林麓斷,小橋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江吞天。使君何從得此本,點綴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間何處有此境,徑欲往買二頃田。君不見武昌樊口幽絕處,東坡先生留五年。春風搖江天漠漠,暮雲卷雨山娟娟。丹楓翻鴉伴水宿,長鬆落雪驚晝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豈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塵土,雖有去路尋無緣。還君此畫三歎息,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

王晉卿作煙江疊嶂圖仆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

語特奇麗因複次韻不獨紀其詩畫之美

亦為道其出處契闊之故而終之以

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友忠愛之義也

山中舉頭望日邊,長安不見空雲煙。歸來長安望山上,時移事改應潸然。管弦去盡賓客散,惟有馬埒編金泉。渥窪故自千裏足,要飽風雪輕山川。屈居華屋啖棗脯,十年俯仰龍旂前。卻因瘦病出奇骨,鹽車之厄寧非天。風流文采磨不盡,水墨自與詩爭妍。畫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鄭虔三絕君有二,筆勢挽回三百年。欲將岩穀亂窈窕,眉峰修娉誇連娟。人間何有春一夢,此身將老蠶三眠。山中幽絕不可久,要作平地家居仙。能令水石長在眼,非君好我當誰緣。願君終不忘在莒,樂時更賦《囚山篇》。柳子厚有《囚山賦》。

和吳安持使者迎駕

小雪疏煙雜瑞光,清波寒引禦溝長。瞳瞳日色籠丹禁,杳杳鞭聲出建章。鵜鷺偶叨陪下列,天閶聊啟望中央。歸來喜氣傾新句,滿座疑聞錦繡香:

次韻王定國會飲清虛堂

何遜揚州又幾年,官梅詩興故依然。何人可複間季孟,與子不妨中聖賢。卜築君方淮上郡,歸心我已劍南川。此身正似蠶將老,更盡春光一再眠。

興龍節侍宴前一日微雪與子由同訪王定國

小飲清虛堂定國出數詩皆佳而五言尤奇

子由又言昔與孫巨源同過定國感念存沒

悲歎久之夜歸稍醒各賦一篇

明日朝中以示定國也

天風淅淅飛玉沙,詔恩歸沐休早衙。遙知清虛堂裏雪,正似薝蔔村中花。出門自笑無所詣,呼酒持勸惟君家。踏冰淩兢戰疲馬,扣門剝啄驚寒鴉。羨君五字入詩律,欲與六出爭天葩。頭風已倩檄手愈,背癢卻得仙爪爬。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鋪粟盤龍茶。幅巾起作鸛鵒舞,疊鼓誰摻漁陽撾。九衢燈火雜夢寐,十年聚散空谘嗟。明朝握手殿門外,共看銀闕暾朝霞。

王晉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其一

縹緲營丘水墨仙,浮空出沒有無間。邇來一變風流盡,誰見將軍著色山?

其二

犖確何人似退之,意行無路欲從誰。宿雲解駁晨光漏,獨見山紅澗碧時。

和黃魯直效進士作二首

歲寒知鬆柏

龍蟄雖高臥,雞鳴不廢時。炎涼徒自變,茂悅兩相知。已負棟梁質,肯為兒女姿。那憂霜貿貿,未喜日遲遲。難與夏蟲語,永無秋實悲。誰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

款塞來享

蠢爾氐羌國,天誅亦久稽。既能知麵內,不複議征西。斥堠銷兵火,邊城息鼓鼙。輸忠修貢職,棄過為黔黎。雪滿流沙靜,雲沉太白低。巍巍二聖治,盛德古難齊。

夜直玉堂攜李之儀端叔詩百餘首

讀至夜半書其後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難呼孟浩然。暫借好詩消永夜,每逢佳處輒參禪。愁侵硯滴初含凍,喜入燈花欲鬥妍。寄語君家小兒子,他時此句一時編。

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

短衫壓手氣橫秋,更著仙人紫綺裘。使我有名全是酒,從他作病且忘憂。詩無定律君應將,醉有真鄉我可侯。且倒餘樽盡今夕,睡蛇已死不須鉤。

範景仁和賜酒燭詩複次韻謝之時公方進新樂。

笙磬分均上下堂,舊法:堂上之樂,皆受笙均;堂下之樂,皆受磬均。遊魚舞獸自奔忙。朱弦初識孤桐韻,舊樂,金石聲高而絲聲微;今樂,金石與絲聲皆著。玉琯猶聞秬黍香。舊法,以尺生律。今以黍定律,以律生尺。萬事今方谘伯始,一斑我亦愧真長。此生會見三雍就,無複寥寥歎未央。

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

寬詔隨春出內朝,三軍喜氣挾狐貂。鏤銀錯落翻斜月,剪彩繽紛舞慶霄。臘雪強飛才到地,前一日微雪。曉風偷轉不驚條。脫冠徑醉應歸臥,便腹從人笑老韶。是日,幕次賜酒。

再和

與君流落偶還朝,過眼紛綸七葉貂。莫笑華顛羞采勝,幾人黃壤隔青霄。行吟未許窮騷雅,坐嘯猶能出教條。記取明年江上郡,五更春枕夢春韶。

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

袗絺方暑亦堪朝,歲晚淒風憶皂貂。共喜鷯鸞歸禁篽,心知日月在重霄。君如老驥初遭絡,我似枯桑不受條。強鑷霜須簪彩勝,蒼顏得酒尚能韶。

再和

衰遲何幸得同朝,溫勁如君合珥貂。誰惜異才蒙徑寸,自慚枯枿借淩霄。光風泛泛初浮水,紅糝離離欲綴條。後日一樽何處共,奉常端冕作《鹹》《韶》。三十一

古今體詩四十四首

和王晉卿送梅花次韻

東坡先生未歸時,自種來禽與青李。五年不踏江頭路,夢逐東風泛蘋芷。江梅山杏為誰容,獨笑依依臨野水。此間風物君未識,花浪翻天雪相激。明年我複在江湖,知君對花三歎息。

次韻王晉卿惠花栽

栽所寓張退傅第中

坐來念念失前人,共向空中寓一塵。若問此花誰是主,天教閑客管青春。

次韻王晉卿上元侍宴端門

月上九門開,星河繞露台。君方枕中夢,我亦化人來。光動仙球縋,香餘步輦回。相從穿萬馬,衰病若為陪。

王鄭州挽詞

羨君華發起琳宮,右輔初還鼓角雄。千裏農桑歌子產,一時冠蓋慕蕭嵩。那知聚散舂糧外,便有悲歡過隙中。京兆同僚幾人在,猶思對案筆生風。予為開封府幕,與子難同廳。

書王定國所藏王晉卿畫著色山二首

其一

白發四老人,何曾在商顏。煩君紙上影,照我胸中山。山中亦何有,木老土石頑。正賴天日光,澗穀紛斕斑。我心空無物,斯文何足關。君看古井水,萬象自往還。

其二

君歸嶺北初逢雪,我亦江南五見春。寄語風流王武子,三人俱是識山人。

呈 定 國

舊病應逢醫口藥,新妝漸畫入時眉。信知詩是窮人物,近覺王郎不作詩。

寄 傲 軒

先生英妙年,一掃幹兔禿。仕進固有餘,不肯踐場屋。通闤何所傲,傲名非傲俗。定知軒冕中,享榮不償辱。豈無自安計,得失猶轉轂。先生獨揚揚,憂患莫能瀆。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茅簷聊寄寓,俯仰亦自足。東坡無邊春,方寸盡藏蓄。醉哦旁若無,獨侑一樽酥。床頭車馬道,殘月掛疏木。朝客紛擾時,先生睡方熟。

送呂昌朝知嘉州

不羨三刀夢蜀都,聊將八詠繼東吳。臥看古佛淩雲閣,敕賜詩人明月湖。得句會應緣竹鶴,思歸寧複為蓴鱸。橫空好在修眉色,頭白猶堪乞左符。次韻黃魯直寄題郭明父府推潁州西齋二首

其一

樹頭啄木常疑客,客去而嗔定不然。脫轄已應生井沫,解衣聊複起庖煙。幹生詩酒真相汙,此去文書恐獨賢。早晚西湖映華發,小舟翻動水中天。

其二

寂寞東京月旦州,德星無複綴珠旒。莫嗟平輿空神物,尚有西齋接勝流。春夢屢尋湖十頃,家書新報橘幹頭。雪堂亦有思歸曲,為謝平生馬少遊。

次韻秦少章和錢蒙仲

碧畦黃隴稻如京,歲美人和易得情。鑒裏移舟天外思,地中鳴角古來聲。山圍故國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二子有如雙白鷺,隔江相照雪衣明。

次韻錢越州

髯尹超然定逸群,南遊端為訪雲門。謫仙歸侍玉皇案,老鶴來乘刺史翻。已覺簿書哀老子,故知籩豆有司存。年來齒頰生荊棘,習氣因君又一言。

同秦仲二子雨中遊寶山

平明已報百吏散,半日來陪二子閑。立鵲低昂煙雨裏,行人出沒樹林間。

去杭州十五年複遊西湖用歐陽察判韻

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拊檻散齋餘。還從舊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覓手書。葑合平湖久蕪沒,人經豐歲尚凋疏。誰憐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憶孟諸。

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

到處相逢是偶然,夢中相對各華顛。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送子由使契丹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淩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單於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次韻答劉景文左藏有美堂燕集,景文有詩。

我老詩壇仆鼓旗,借君佳句發良時。但空賀監杯中物,莫示孫郎帳下兒。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滋。故應好語如爬癢,有味難名隻自知。

坐上複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雲間踏白看纏旗,莫忘西湖把酒時。夢裏吳山連越嶠,樽前羌婦雜胡兒。夕烽過後人初醉,春雁來時雪未滋。為問從軍真樂不?書來粗遣故人知。

始於文登海上得白石數升如芡實可作枕聞梅

丈嗜石故以遺其子子明學士子明有詩次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