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意思就是,萬物若能順其自身的規律,就能得到它的好處。
鹹若亭上麵有“好生遺化”4個字。建此亭,不僅是頌揚大禹的教化之德,更表達了人們對他的美好期望。
碑廊陳列著部分祭禹碑,主要有秦始皇祭禹陵所留《會稽刻石》等。
菲飲泉的泉水四季不涸,清涼甘洌,人們飲水思源,禹功大德盛,便用大聖人孔子評價禹的話“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而命名此泉為“菲飲”,用來紀念、緬懷大禹。
位於禹陵左側的是禹祠,共兩進院落,中間以天井相隔。
第一進內陳列著《大禹治水》、《稽功封賞》磚雕;第二進內有大禹塑像,還陳列著大禹在紹興的遺跡照片和《姒氏世譜》及記載曆代祭禹情況的《祀禹錄》等。
廊下壁間嵌有清代毛奇齡《禹穴辯》和昝尉林所書“禹穴”碑。
在禹祠的左側有一井,名為“禹井”,相傳是禹開鑿的。這裏還有個亭子名叫“禹井亭”,其楹聯是後人補書,聯道:
德澤被萬方;
軌範昭百代。
意為華夏的人們都得到了大禹的恩惠,他為民忘私,不屈不撓的種種美好品德是人們的楷模,光照後世。
禹廟是大禹陵區的主要建築之一,位於禹陵的右側,始建於545年,是禹的兒子啟始創的,它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民族英雄大禹的廟宇。
禹廟的整個廟宇順山勢而逐步升高,高低錯落有致,雄偉壯觀。密集的鬥拱,梁上的繪畫,質樸而巧奪天工。廟內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轅門、照壁、岣嶁碑亭、欞星門、午門、拜廳、大殿等建築。
照壁前為岣嶁碑亭,亭子是清代鹹豐年間所建。亭中有一碑,人稱“岣嶁碑”。因最早立於湖南衡山岣嶁峰而得名。
岣嶁碑是明代翻刻的,文字奇古,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和功績,又名“禹王碑”。禹王碑是在1541年冬天,紹興知府張明道據湖南嶽麓書院拓本摹勒;碑文凡77字,有明代大學者楊慎的釋文。
岣嶁碑亭前是午門,包括宰牲房和齋宿房。午門有三門,中門常閉,據說隻有舉行祭禹典禮和皇帝祭禹時才能打開,而且隻有帝王才可以跨越中門。
穿過午門,走過一段石板路,登上百步禁階即到拜廳。拜廳,也稱祭廳,是祭祀的地方。而百步禁階是一個類似於台階的東西,其實它並沒有100步,隻有39步。這39步的台階,是因為過去人們拜見帝王,都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禮,所以含有“三拜九叩”的意思。
百步禁階前有一鼎,銘曰:纘禹之緒。意為繼承大禹的事業。拜廳和大殿之間還有乾隆皇帝在此祭禹後留下的詩碑,又稱“禦書碑”。
大殿是整個禹廟建築群的最高建築物。禹廟的大殿的層脊,有後來的康熙皇帝所題的“地平天成”4個字,意思是大禹治平大地水患,造福人間。
殿內的大禹塑像6米,頭戴冕旒,手執玉圭,身披朱雀雙龍華袞,雍容大度,令人望而起敬。殿內還陳列了鼓、磬等祭祀禹的禮器。
禹廟的大殿側有窆石亭,因有窆石而得名。傳說窆石是大禹下葬時的工具,是在大禹下葬時,從北川飛來的。窆石上,有自東漢以來的許多文人學者留下的題刻。
在窆石亭的旁邊,有禹穴、石紐碑,都是在清光緒年間,根據大禹的出生地四川北川那裏的禹穴、石紐拓片勒石而成的。
大禹陵是重要的曆史遺跡,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曆史、人文和藝術價值,特別是蘊含的大禹治水精神,非常值得弘揚和發展。
犴鼻宴鋤奸的傳說
長白山下有個善於製作犴(駝鹿)鼻宴的童家菜坊。
這一日,伊平府的劉師爺領著十多個凶神惡煞的衙役來到了菜坊。老板童成金急忙迎了出來。劉師爺皮笑肉不笑地說道:“童老板,劉某帶來一件讓你光宗耀祖的好事!”
伊平府新任府台牛千祿,得知童家菜坊的犴鼻宴聞名遐邇,打算後天上門親自品嚐一下犴鼻宴的妙處。童成金早聽說過這個牛千祿官風不正,正想以沒有上佳的犴鼻原料加以拒絕,劉師爺卻打開身後的包袱,拿出三副完整的幹品犴鼻,說:“牛大人是要借你的犴鼻宴,宴請一位重要的客人!這三副幹品犴鼻,就是這位客人自己帶來的。你好好準備吧!”
轉眼,三天時間到了。牛千祿來到了童家菜坊,他宴請的客人竟是本省巡撫張平治大人。童成金一見巡撫駕臨,更是不敢怠慢。經過水發、去腥、改刀、製菜和成型五道工序,一盤香氣四溢的紅燒犴鼻被端到了桌子上。誰知,牛千祿剛夾了一塊犴鼻肉入口,一股濃腥直衝腦際。他“呸”的一聲吐掉了嘴裏的肉,怒叫道:“童成金,你嚐嚐這菜被做成了什麼味道?”
童成金沒想到張巡撫拿來的外地犴鼻血腥氣特重,他在去腥的過程中疏忽了,以至於這道菜根本就不能入口。童成金“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我這就回廚房重新給兩位大人做這道菜!”
牛千祿剛要罵人,張巡撫擺了一下手說:“童老板,本官還要在伊平府住上十幾天,希望我下次來不會再是這個味道了!”
童成金看著兩位大人離開菜坊,瞧著剩下的那兩副犴鼻,不由得打了一個冷戰。做一次犴鼻宴,一副犴鼻就夠了,張巡撫拿來了三副幹品犴鼻做什麼?思前想後,他覺得這裏麵大有玄機,忙將剩下的兩副犴鼻包好,直奔樺木嶺而去。
童成金的師傅於天成就住在樺木嶺,若說製作犴鼻宴,於天成才是長白山的第一高手。隻不過五年前,於天成的兒子在柳城縣當縣令時被奸人所害,他老年喪子,從此一蹶不振,就把菜坊交給了徒弟童成金,自己回家為兒子守墳去了。
於天成聽徒弟說明來意,不以為意地說道:“給犴鼻除腥好辦呀!”他指著後院長著的一種葡萄藤似的灌木,說道:“用這種灌木的葉子,就可以除掉犴鼻濃濃的腥氣!”這種灌木,名叫去腥藤。
童成金回去用去腥藤處理了一下犴鼻,果然犴鼻中濃濃的腥味便被收拾幹淨了。他派夥計去通知牛千祿,犴鼻宴明天中午便可開始。
一番精心烹製,一盤白扒犴鼻就做好了。上桌前他偷偷嚐了一口。這次的犴鼻真的可以說是鮮香脆嫩,味美異常了。
牛千祿和張巡撫品嚐之後齊聲叫好,童成金懸著的心總算放回了肚子裏。一盤犴鼻轉眼間被兩個人吃掉了一半。突然,張巡撫手中的筷子“啪”的一聲掉在了地上。牛千祿則抱著肚子大叫道:“有毒,這犴鼻有毒呀!”
幸虧張巡撫帶著九花解毒丸,牛千祿和張巡撫各吃了三顆藥丸,才算止住了肚子痛。牛千祿命人將童成金鎖回了府衙,童家菜坊的大門也被貼上了封條。
於天成得知徒弟被關進大牢的消息,急匆匆地趕到了府衙,解釋道:“張巡撫送到童家菜坊的犴鼻本身帶毒,這怎麼能怪廚子呢?”
牛千祿聽了他的話,一拍驚堂木,喝道:“胡說,張巡撫送到童家菜館的犴鼻怎麼會帶毒呢?”
於天成跪地說道:“我一時沒想到,才造成這個局麵。請張大人將第三副犴鼻拿出來,那您就知道這犴鼻帶毒的原因了!”
張巡撫命人取出犴鼻。於天成拿出一把銀光閃閃的鑷子,不一會兒就從犴鼻的鼻孔裏拔出三根寸許長的硬刺來。這是一種名叫狼棗的灌木利刺,有毒。
牛千祿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帶毒的利刺嵌在犴鼻肉中,童成金製菜時怎麼不清除幹淨呢?”
“犴鹿冬天時需要靠鼻子撥開積雪覓食,所以一旦有利刺刺中它的鼻孔,它隻得分泌出一種酸性物質,慢慢地將狼棗的利刺分解破壞掉。張巡撫拿來的三副犴鼻,恐怕是犴鹿鼻孔中的毒刺還沒被分解就被打死了。”
張巡撫狐疑遭:“可我們吃的時候也沒發現有這種毒刺呀?”
於天成說道:“兩位大人,那毒刺混到了犴鼻肉中,經過烹調就紛紛碎掉了,別說是廚子,就是神仙也難發現呀!”
於天成說的果然不錯,張巡撫用手指將那三枚毒刺輕輕一捏,毒刺紛紛變成了粉末。
於天成親展廚技,他用去掉毒刺的犴鼻做了一道犴鼻臥雪。這道菜是一道涼菜,犴鼻清燉放涼後,扣在盤底的銀耳上,別看犴鼻臥雪是一道涼菜,可是卻比熱犴鼻多了一份意境,也多了一份口感。套用一句俗話,絕對可以香摔人的牙齒!
張巡撫終於吃到了絕味犴鼻,心滿意足地離開了伊平府。牛千祿雖然將童成金放了出來,可是卻不同意童家菜坊重新開業,反倒提出一個條件。
原來,當朝的宰相宣越就要辦六十大壽了,牛千祿正不知道如何送禮呢,如果於天成能在宣越的壽宴上獻上一道犴鼻菜,他牛千祿以後一定會飛黃騰達呀!
於天成為了徒弟的菜館,隻有違心地幫牛千祿一次忙了。一個月後,牛千祿用馬車拉了整整一車的禮物,直奔京城而去。於天成坐在馬車上,車後轅上還拴著一頭成年的犴鹿。
宣越是有名的奸相。他怕有人借著辦壽的機會害自己,府門口的衛士增加了一倍,凡是進府的人一律嚴加盤查。牛千祿對宣越一說於天成善於製作犴鼻宴,宣越當時就來了興趣。犴鼻這種東西好吃難做,京城的廚子沒有幾個能做得入味的。
於天成拉著那頭犴鹿,到相府後邊的廚房忙活去了。晚上掌燈的時候,一道珍珠犴鼻湯被做好,被傳菜的丫鬟端到了宣越的麵前。
翡翠玉碗將牛乳一般的犴鼻湯映成了翠綠的顏色,犴鼻在湯碗中半沉半浮,就好像懷抱琵琶半遮麵的歌女,令人有一嚐美味的衝動。最奇的是湯麵上,於天成竟用犴鼻鼻內的脆骨編成了很多指甲蓋大小的珠子,這些骨珠飄在湯麵上,錯落有致,更顯得此菜雍容華貴。
宣越正要對珍珠犴鼻湯下勺子,不遠處坐著的張巡撫大叫道:“相爺,莫吃,這道菜有毒!”
宣越嚇得急忙停住了勺子,道:“張巡撫,毒從何來?”
張巡撫就把當初自己吃犴鼻中毒的經過講了一遍。講完,他加重了語氣說道:“宣丞相,我已經調查過,這個於天成就是柳城縣縣令於鼐的父親呀!”
不大一會兒,於天成就被押了上來。於天成一聽張巡撫竟然誣陷自己,大吼道:“丞相,您休要聽他胡說,於鼐是我的兒子不假,可是他的死隻能怪他不識時務……張巡撫說菜有毒,我願意親自嚐菜驗毒!”
宣越點頭同意了於天成嚐菜的要求。犴鹿除了香滑的鼻肉外,就是脆口的軟骨,聽著於天成咀嚼軟骨發出輕快的“哢哢”聲,宣越轉頭對張巡撫道:“張大人,這犴鼻湯無毒呀!”
張巡撫被羞成了個大紅臉,灰溜溜地坐回到了椅子上。於天成則被衛士們放開了胳膊。
宣越用銀勺子一嚐這犴鼻湯的湯汁——那濃濃的鮮味由口入腹,立刻融入了四肢百骸。湯麵上浮著圓圓的骨珠不僅漂亮,而且奇妙,這些小球滑溜溜的,未及宣越咀嚼,便隨著湯汁滑落到了他的喉嚨裏。宣越對著於天成一豎大拇指,連聲說好。於天成被宣越賞了一串價值不菲的南浦珠子,高高興興地回客棧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