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在和店長爭論的時候,高勝寒隱隱的覺察到氣氛不對,心裏有點不安,但他很快便釋然了。
華豐大藥房質管部的葉部長離開旗艦店的時候,同師傅熱情的打招呼,師傅是高興的。
葉部長是鄒店長陪同送出去的。他們邊走邊說邊笑,店長沒有不愉快。
過了一兩天,看見江藥師去了廚房,鄒店長來到高勝寒麵前,心情不錯,“小高,不要忘了請客呀。”
“不會,不會,過幾天吧,一定。”高勝寒確實差一點忘記了。
“現在中藥的藥鬥,熟悉了嗎?”
“熟悉了,不信,店長你隨便報幾個,試試看。”
鄒店長說了三種不常用的:木蝴蝶,胡麻仁,燈心草。
高勝寒不假思索就找到了。店長考核自己,那就是關心自己,高勝寒的配合積極而且很有點歡欣鼓舞。
“處方能不能看得懂?”
“還行吧,師傅讓我反複看了這幾個月的處方,幾個經常有方子過來的醫生,他們的習慣寫法,一般情況下能夠看得懂,我師傅對我要求很嚴的。”
“師傅要求嚴格是為你好,認藥怎麼樣?不過,現在的飲片都有包裝袋,不容易搞錯,跟我說實話,現在你能不能單獨工作?”
“單獨接一般的方子,問題不大吧。”高勝寒有表現自己的意思。
師傅說,他們以前需要學徒三年,才能夠上櫃台,他現在一個月左右,就能夠獨當一麵,除了自己的努力,那都是師傅的功勞,“不過,店長,我發現中藥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恐怕一輩子也學不完。”
“做到老學到老,你師傅也一樣,別急,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吃飯了沒有?要不要跟我一塊去吃?那我吃飯去了。”
如果知道鄒店長的真實目的,高勝寒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說“問題不大”的。
都說同行是冤家,一山不容二虎,那通常是因為利益沖突而彼此仇視。
鄒店長和江藥師沒有利益衝突,他們更多的是彼此不服氣。
如果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鄒愛榮不存在不服氣的事情。
江進平參加工作的時候,是高中畢業生,他跟著師傅學徒,經常幫師傅填表、寫便條,因為師傅十三歲背著一床被子,出門到幾百裏開外的地方去學徒,沒有進過學堂。
師傅寫字不行,認字卻不含糊。
有些大夫(中醫生)開的處方龍飛鳳舞,江進平大部分看不懂,師傅一看,就一目了然。不服不行。
有些藥材別人分辨不出,師傅拿過來看一看,捏一捏,聞一聞,嚐一嚐,就知道是什麼藥了。不服不行。
師傅不但認藥厲害,還清楚藥物的性能和歸經,大夫開錯了,他一看便知,加工炮製更是一把好手。不服不行。
隔行如隔山,你文化水平再高,不認識中藥,不了解中藥,等於瞎子點燈——白費蠟,沒用。不服不行。
江進平學了兩年徒,工資二十一塊,師傅的工資六十多,是他的三倍,比公司經理的工資都高,人家有資曆更有技術,有時任我國人大委員長彭真簽發的“老藥工”證,哪個校長比彭真牛?不服不行。
不過,實實在在的說,現在的鄒店長,完全有不服江藥師的理由。
雖然江藥師的從業藥師資格證也是考取的,發證單位同樣是國家藥監局,但是,與執業藥師相比就差一大截了。
國家明文規定,申辦醫藥企業必須配備執業藥師!從業藥師技術再好,沒他們從業藥師什麼事!(2004年前後,從業藥師是可以替代執業藥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