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老祖宗代代相傳的名言名句,確實是金玉良言。
陪同菊珍*黃父母吃飯的,有區委書記,有市人大常委,有處級的秘書,有“官二代”。
這裏麵除了葉工染了頭發,有點時髦,有點行業特色,其他的人沒有張揚的,一個個都是保持低調的“奢華”,僅僅是服裝穿著上了一個檔次而已。
老爸在說菊珍*黃要節儉要低調的同時,年輕的她一開始是不以為然的。可是,當她注意到韓書記在點頭讚同的時候,她很快發現了自己的“出乎其類”。
——難怪今天韓書記眉宇間沒了往常的明亮。菊珍*黃很快為自己今天特意的打扮而後悔不已了。
花枝招展,鶴立雞群的自我感覺,無疑是良好的,但是你的“出乎其類”,慢慢的肯定會被大家所排斥,你在“其類”裏麵就成了另類!
從那以後,菊珍*黃慢慢的找著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菊珍*黃在“奇思妙剪”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她的再上一個台階,卻得益於戴老板的一個大學不同係的老同學。
這個老同學是子承父業從事房地產開方的,他個頭不高,整個人就如同他的國字臉,給人一種平穩踏實的感覺。
如果不是有一輛不菲的奔馳車,他就像一個普通的白領。他身上看不到戴老板的清高,也看不到一般富家子弟的輕浮和誇張。
近半年來,他一直想在韓書記的地麵上攬到一兩個工程項目,卻苦於沒辦法結交韓書記。
當他十分偶然的在“奇思妙剪”,碰到了戴同學,又湊巧看見韓書記進去理發。靈機一動,他開始積極向戴老板靠攏。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趨炎附勢”,也是老實人不得已的選擇。
日子長了,戴老板也清楚了老同學的良苦用心,他便實話實說了,“方正華,你想同韓書記打交道,要想指望我是指望不上的,你不妨在我分店的黃總那裏探探口氣,或許有希望。”
方正華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通,而且深明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在接下來的三四個月裏麵,方正華同戴、黃、葉三個人打成了一片,很快大家成了你來我往的好朋友。
不久之後,方正華更是收購了“奇思妙剪”的兩個門店,他不參與這兩個門店的分紅,也不拿出收購資金來。收購的資金作為股份投入他的開發公司。
方正華他的計劃是讓戴老板把“奇思妙剪”做成品牌,做成連鎖加盟的大品牌,後期做大做強的資金由他投入,他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除了重大決策,平時的經營管理由戴、黃、葉負責,他們各占百分之二十。
這樣的好事,戴、黃、葉豈有不同意之理。這樣一來,他們就結成了“利益共同體”,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了。
方正華一來二去,經常在“奇思妙剪”出入,漸漸地便引起了韓書記的注意。
有一天,韓書記在洗發的時候,不經意的問,“小黃總,這個方總是幹什麼的?”
“他,他是戴總的大學同學,他現在也是我的老板。”菊珍*黃隨口一說。
“你老板?男朋友嗎?”韓書記微笑了。
“你說什麼呀!人家是戴總的老同學,比戴總還大的大老板,怎麼會看得上我呢?他收購了奇思妙剪,準備幫我們做大做強。”菊珍*黃急了,她沒想到韓書記會這樣想。
“做大做強?他看好奇思妙剪的哪些方麵?”
“他說我們針對高端客戶的經營理念和精益求精的服務宗旨很不錯,有市場潛力。”
“他以前是做什麼行業的?”
“他以前和現在都在做房地產開發,不過他那一塊恐怕做得不怎麼樣,這個人太實在了,戴總問他,你這樣不請客不送禮,哪裏會有什麼工程?方總,他姓方,他說靠行賄拿到的項目,終究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最後買單的不是別人,而是工程質量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我很佩服他的正直。”
“這是方總教你說的?”韓書記笑著看了小黃一眼。
“不是,他是給我們上課的時候,分享的心得,方總要將奇思妙剪做成知名品牌,推向社會大市場,所以經常給我們上課的。”
“小黃總,看來你進步越來越快了,才當了一年多的經理,說起道理來,一套一套的,有空看一看名人傳記和紀實小說,主人公成功的經驗是不可複製的,但是他們遇到的挫折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