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茫然四顧,高勝寒故意特別粗聲粗氣的應道。雖然他看不見對方,但是,他絕對相信對方的一雙眼睛一直在某個地方看著自己。
——這大概是初來乍到的人,正常的心理。
站在客廳裏麵,高勝寒第一眼是茫然四顧,第二眼就是仔細打量起來。
這是一棟別墅。這棟別墅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典型的歐式風格。這倒是與附近的建築融為一體。
如果說泉州市外公家裏的別墅,是中式風格的,盡顯厚重高端大氣上檔次,那麼這裏恰恰相反,整個裏裏外外、上上下下,被異域風情所包圍,這裏是真正的西方化。
很顯然,中式風格與歐式風格的差異,就表現在窗戶上,一個看過去就是保守的,一個更顯得開放。
整個室內現代簡約風格,調強室內外的通透,在空間平麵設計中追求空間寬敞、受承重牆限製的自由。大麵積采用了玻璃窗,當然還有落地窗。落地窗更好的開闊了視野,可以很好的去欣賞風景,給自己一個放鬆的心情。
別墅外鋪設了草坪,可以進行室外活動,牆麵、地麵、頂棚以及家具設置,乃至燈具器皿等均以簡潔的造型、純潔的質地、精細的工藝為其特征,強調形式應更多地服務於功能。
室內窗戶很大也很多,外麵陽光明媚,相對應裏麵的布置是高雅的、整潔的,特別和諧。
窗外,佇立著一棵又一棵如華蓋一般的法國梧桐。
法國梧桐樹幹粗壯,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很適合四季分明的上海。
那不時的蟬鳴——“知了、知了”,一聲聲悠長悠長聲音,仿佛是搖籃曲;至於,梧桐樹下,那很多黃色的落葉,一片片的鋪在街道上,風一吹,滿地跑,跑出了初秋的憂傷、初秋的歡暢。
法國梧桐是市區常見的行道樹;這是1890年前後,在上海灘開埠時,法國傳教士引進的樹種。主要由法國人種植於上海的法租界內,故稱之為"法國梧桐"。
惟妙惟肖,院子裏裏外外,包括附近的建築,這麼說吧,連垃圾桶都是歐洲進口的,如果拍成照片,你不留意,還以為到了地中海沿岸。這就是中國人的本事。
高勝寒邊走邊透過窗戶,往外麵看。外麵風景秀美,遠遠的不是他平時看慣了的那個上海。
用一個火鍋店的名字來說,那就是“冰火九重天”。以前的上海,引人注目的是日新月異的變化,是一幅幅嶄新的相片;而這個地方,分明是經過了歲月沉澱下來的一塊廣大的舊油畫。
當時,高勝寒並不知道這是上海灘赫赫有名的淮海路。
以前上海有一條特別聞名遐邇的路,叫“霞飛路”,改名就叫淮海路。它東起人民路,西迄凱旋路。以前屬於法國祖界,這一帶的建築,極具法式韻味,道路兩側均種植“法國梧桐樹”,極具歐陸風情。
上樓了,“哪個房間?”高勝寒迅速沉著冷靜下來。
“來了,這裏、這裏,阿拉空不出手,儂來了正好,儂幫忙接一下,把這個放到書櫃上去。”吳麗站在客房門口,笑盈盈的說道。
手上一堆書,可是吳麗一般人肯定看不出她的實際年齡。引人注目的是一雙眸子:那眼睛像一汪深不見底的清泉,看過去沉靜而波瀾不驚。
很舒服。盡管高勝寒隻是看了一眼,感覺非比尋常。心想,高雅,果然是不同凡響,這個明星還真的不是吹的。
接過吳麗手上的書,高勝寒走進房間一看,難怪社會上很多人仇富,想想真的是有道理。你別說一般年輕人,在上海不可能買得起房子,即使是買了,裝修了,也是山窮水盡,而這裏單憑對麵牆上的一副字,乃是已故書法大家鄒沫若手跡,價值就十分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