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遠鎮中的烏渡是去往金陵必經渡口,所以鎮中往來商賈,絡繹不絕。
惠姑自出了淮水縣後就急著找其他的船隻好早日到滁州,沒想到韓常竟一心跟隨,惠姑幹脆趁他不注意,一掌擊暈了,尤不解氣,又偷偷拿了他的盤纏,找了船趁夜色掩映,一氣到了烏遠鎮。
她本聽說烏遠鎮是商賈彙集地,以為此地必定熱鬧非凡,沒想到上了岸,到城中走了一圈,隻見四處都是倉庫,錢店,卻沒有什麼可逛的,又因為城中多是搬貨的雜役,連精致的食店都不多。
惠姑頗失望,想著休息一個上午,吃點東西就接著趕路,便找了一個小攤,點了一碗陽春麵。
賣麵的人很快下好了麵,惠姑從腰裏荷包掏出一錠五兩銀子交給店家,店家卻賠笑道,
“姑娘,我是小本生意,不過十幾個銅錢的麵,找不開你的銀子。”
惠姑又仔細看了自己的荷包,最小也是二兩的,不由得苦惱起來。賣麵的看了,也知道惠姑為難,便指著旁邊的錢店說,
“姑娘沒有小錢,不如就去那裏換了再給我?”
惠姑一聽有理,就笑嘻嘻地說,
“那好,你等我一會,我去換了錢再來吃。”
進店來,不巧,店主正在與一個老頭者爭論,那店主大約四五十歲,一聲泛光的仿雲錦衣袍,帶著四方平定帽子,卻不倫不類地在帽心鑲了一顆貓眼石。
他見惠姑進來了,先斜著眼打量了惠姑一身穿束,惠姑因為趕路,身上穿的是尋常的柳黃色短裳,挽著雙環髻,除了一掛瓔珞外,別無飾物。
他眼有不屑,也不招呼惠姑,隻是跟櫃前的老者繼續爭論,
“老頭,你手上的銀子成色不好,換不了那麼多錢,必定要減掉幾兩。”
那老者雖然穿著普通,也毫不示弱,
“這是我辛苦掙下的,豈能有假?”
兩人你來我往,絮絮叨叨,惠姑見一時換不了,又不懂他們所說,覺得無趣,隻好找了個位置,坐下等著,旁邊有一客人,見惠姑坐下了,笑問,
“姑娘是來換銀子的?”
惠姑點點頭,苦惱地說,
“也不知這兩人何時能爭個是非出來。”
那客人見惠姑一臉苦笑,也笑了,看著無人注意他,傾身在惠姑耳邊耳語,
“快了,快了,已經有人要來了。”
惠姑不解,那人以目示意,惠姑跟著他看向門外,一個衣冠楚楚的年輕男子正往店裏來,他進了店門,四下看了一番,驚喜地對著那還在與店主爭論的老者迎了上去,
“老伯,我是您兒子在常州做生意的同事,此番我回來,他托我給你帶的銀信,本來想要送到您府上,沒想到在這裏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