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很熱情,在去廬江的途中,不斷給我介紹著東吳的風土人情,其實嚴格來說我也算是半個東吳人,因為我以前就是住在紹興,紹興在東吳的時候被稱為會稽,這個地方我是非常向往的,畢竟這裏曾經是我的故鄉。
可惜,現在的我成了劉備,這個地方我自然隻能把它放在自己心裏的最深處,一路上風餐露宿,東吳的江南風光,讓我大開眼見,我剛才已經說過了,我自己也算是半個東吳人,不,應該說是半個江南人,所以,對古時候的江南,我還是非常神往的。
張昭這個向導可以說做的很出色,他的沿途講解,讓我想起了我在那個世界的日子,自己曾經也是和他一樣,帶著一群遊客,訪問祖國的大好河山,可以說,那段日子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隻可惜,好景不長,在帶一個黃山旅遊團的時候,我意外的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地方,還好,自己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並沒有被這個世界所淘汰,而是作為另一個身份,或者說是另一個生命,延續在這曆史的長流中。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紅花綠水,江南的景色在白居易的這首憶江南中,一露無疑。
這一路上的景色,讓我如癡如醉,自己終於還是回到了這裏,雖然隻是暫留,不過對於我來說,這樣已經很滿足了。
在張昭的帶領下,我們這一行人來到了這次旅途的目的地廬江,孫權也派了儀仗隊迎接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
這儀仗隊的規格,可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大的多了,倘若這一路上沒有我這樣“耍性子”,恐怕現在的我們還享受不了這個待遇呢。
我們的到來,讓廬江的百姓興奮不已,白耳精兵們不自覺的挺起胸膛,整齊劃一的步伐,引來了周圍百姓的嘖嘖讚歎。
作為外賓,我們這一群人,被孫權安排到了行宮休息,要知道,這樣的待遇隻有我那侄兒漢獻帝,才有資格享受到的,看來,孫權果然是對我有些想法,不然他不可能這樣大張旗鼓。
東吳中,必定有人在為我劉備說話,而且我可以肯定,這個人在東吳肯定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孫權這個人耳根子很軟,雖然耳根子軟,但是孫權對於外人的話向來是保持懷疑態度的,能改變孫權主意的,隻有那些近臣,或者說孫家中比較重要的人物。
明天就是東吳文人所謂的賽詩會了,這些急於想讓我出醜的東吳文人們,這一次,肯定是要失望了。
夜未覺,人未眠,夏夜,蟋蟀的振翅聲,惹的我無法入睡,不知不覺,我已經來到這個世界整整三年了。
這三年裏,有辛酸,也有苦澀,有悲傷,也有歡樂,然而,這些悶在我心裏的酸甜苦辣,我又能對誰訴說?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現在隱約能夠感覺到高處不勝寒的滋味,夜深人靜,那屋中的一縷燭火燃到了天明。
立夏時節,楊柳青青,豔陽高照的天氣,總讓人覺得有些悶熱,雖然悶熱,但是這裏的氛圍,卻如同天氣一樣,熱火朝天。
賽詩會在張昭府邸中舉行,張昭在東吳文人中的威信是很高的,所以,今天來的東吳文人很多,今天的我,也一身文人的打扮,我已經打定主意,要做個悶葫蘆,畢竟這裏是東吳,不是我的襄陽。
襄陽多隱士,東吳多名士,在張昭的一一引薦下,我基本上認識了場中絕大多數的東吳名士。
虞翻、陸績、張溫、駱統、吾粲、朱據、嚴畯等等一些東吳名士齊聚在張昭府邸的後花園中。
“這麼熱鬧的場麵很久都沒有見到過了,還是皇叔有麵子,這些人聽說皇叔來了,迫不及待的來到這裏捧場,也讓老朽的府邸,蓬蓽生輝。”
說的到好聽,這跟我有什麼關係,這些所謂的東吳名士,明明是衝著你的麵子來的。
“子布先生哪裏的話,備乃一介布衣,初來乍到,不懂這裏的規矩,還望海涵。”
“劉皇叔過謙了,想皇叔從東吳手中借走荊州,至今不還,如此行徑,還說謙虛,依我看,實乃大方的很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