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計算(1 / 2)

公元357年,漢延康年間,東漢最富饒的州牧之一荊州中,一座私家書院拔地而起,這座書院的建立,標誌著東漢時期的教育從國有轉變到了民營,書院低廉的學費,吸引了不少仕子前來報名求學。

司馬徽,這個變相訛詐了我不少錢財的所謂的隱士,引薦了一大批誌同道合的好友,前來書院執教。

崔州平(孔明好友)來了,石廣元來了,孟公威來了,黃承彥(諸葛亮的嶽父)來了,這些閑雲野鶴,在司馬徽的遊說下,興高采烈的來到我三餘書院執教,荊州八子中,更是4人慕名而來。

師資力量雄厚的三餘書院,一時間風生水起,三餘書院所教之學,可謂是諸子百家樣樣俱全,詩,書,禮儀,春秋,軍,醫,技,孔,孟,數,除了四門主課外,其他的科目都是可以選擇的!

針對性極強的教學科目,讓前來求學的學子大呼過癮,如此自由的科目選擇,在當時的書院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學分製也是三餘書院的一個特色,每個學生必須遵守學分製中的規章製度,隻有在修滿一定學分之後,才能在三餘書院完成學業(畢業),這學分製的建立,更是讓學子們感覺到了自由的選擇空間。

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讓三餘書院,成為今世的大學城,這三餘書院屬於公私結合的性質,荊州財政補貼的學費,也讓一些家中貧窮,交不起學費的窮學子們大大的舒了口氣。

誰也不想因為家中貧寒的原因,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求學機會,畢竟三餘書院的師資力量是有目共睹的。

在我高福利,高薪俸,高收入的三高政策的吸引下,大批先生前來應職,其中就有這個時代醫數最為出色的華佗,以及這個時代的發明家馬均,當這兩個人的名字出現在前來應聘的先生的名單中時,我的眼睛都直了。

這兩個人可是在三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任務,華佗不用說,這個時期,醫術除了張忡景之外,華佗的醫術是最高的,至於這個馬均,諸葛弩就是經過他的手改良的。

雖然這兩個人現在很年輕,還未嶄露頭角,但是先下手為強,我可不希望錯過這麼一個招募他們兩個的好機會。

華佗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醫科的第一把手,而馬均自然是成為了技科的第一把手。

每學期為半年,分有寒暑假,三年學完之時,學分修到者,由司馬徽親自頒發學業證書,司馬徽的名頭,在東漢後期讀書人中,是非常響亮的,這些學子們,有一大部分的人都是衝著司馬徽的名頭來的。

至於學費方麵,我完全是按照前世大學中學費的標準來製定的,一年兩個學期,每學期所需學費十兩,這十兩銀子對於那些大戶人家的學子,或者是那些普通百姓的學子們來說,自然不算什麼,貧苦學生因為有荊州財政的補貼,自然是沒有壓力的。

這十兩紋銀算是學雜費,住宿費用當然是另算的,這個住宿是有講究的,住宿地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甲房每學期5兩紋銀,4個學生,乙方每學期4兩紋銀6個學生,丙房每學期3兩紋銀,8個學生,丁房每學期2兩紋銀,12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