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這個三國時期人口有二十萬戶的大州府,因為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原有的寧靜。
這個人就是我,劉備劉玄德,大漢皇叔,中山靖王之後,在培水關戰役中,益州上將楊懷陣亡,高沛率領川軍投降與我,這個消息震驚了益州朝野上下,一時間,益州人人自危。
原本劉璋製定的戰略,就是靠益州關卡城市的城防拖死我所率領的荊州部隊,但是這個策略卻因為我們的快速突入,被徹底打破,原先隻有十萬不到的部隊,來到益州後,竟然擴張到了十五萬人,雖然多出來的五萬人中包含了很多張魯軍的降卒,但是也有一些益州的部隊開始投誠與我,這對於我們來說自然屬於一個好現象。
一時間,狼來了這個千古不變的陰影反映在了益州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引狼入室的劉璋也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建安三十四年,在培水關降將高沛的幫助下,我軍順利挺進培水城,同年六月,軍師諸葛亮率荊州某部西征,配合我所率領的荊州主力攻勢,所到之處,益州各郡紛紛投降,張飛率分部直抵巴郡,巴郡守將嚴顏率部投降。
同年八月諸葛亮所率領大軍與張飛部隊會合,直取德陽,也是這一年江漢太守率領所部向我投誠,因為糧草問題一直沒有行動的我軍主力,在這一年開始了自己的軍事行動。
建安三十七年三月,在我的指揮下,我軍繞過落鳳坡直抵綿竹,這個地方對於我來說記憶猶新,曆實中,就是在這個地方,張任率領綿竹主力埋伏在這裏,讓我軍蒙受了很大損失,副軍師龐統也是在這裏陣亡的。
建安三十七年三月初五,我軍突然出現在綿竹,雒城之下,綿竹守將吳懿、劉璝率領所部激烈抵抗,奈何實力上的巨大差距,益州又久不發援軍,同年四月,在堅守綿竹月餘後,張任、吳懿、劉璝無奈投降。
也是在這個時間段,魏延黃忠率領部下開赴雒城,我軍圍而不攻,雒城守將吳蘭、雷銅既不能分兵救援綿竹,又不能輕易向成都求救,同年四月初三,雒城爆發瘟疫,百姓和守軍死者極多,吳蘭、雷銅率部出城投降。
同年四月初七,我軍擊潰前來救援雒城的卓鷹、張翼部與軍師諸葛亮所率領的荊州軍會合在辛桐之中,辛桐太守戰死。
同年五月十二,我軍圍困成都,益州牧劉璋派人向張魯求援,軍師孔明用計擊潰前來增援成都的馬超部,馬超被我軍活捉,次月,我軍再次圍困成都,新降大將馬超率領所部包圍成都。
同年七月初四,蜀郡太守許靖率部投降,聽聞此消息的劉璋失聲痛哭,幕賓簡雍遊說劉璋,劉璋無奈之下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設一大宴,請劉璋收拾財物,佩領振威將軍印綬,令將妻子良賤,盡赴南郡公安住歇,即日起行。
同年七月初九,蜀將黃權、劉巴,閉門不出。眾將忿怒,欲往殺之,我下令由害此二人者,誅三族,我親自登門,請二人出仕。二人感我恩禮,乃出。
同年七月十五,我自領益州牧,同所降文武,盡皆重賞,定擬名爵:嚴顏為前將軍,其餘益州官員皆賜予所應之官職,嚴顏為前將軍,法
正為蜀郡太守,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許靖為左將軍長史,龐義為營中司馬,劉巴為左將軍,
黃權為右將軍。其餘吳懿、費觀、彭羕、卓膺、李嚴、吳蘭、雷銅、李恢、張翼、秦宓、譙
周、呂義,霍峻、鄧芝、楊洪、周群、費禕、費詩、孟達,文武投降官員,共六十餘人,並
皆擢用。諸葛亮為軍師,關雲長為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張飛為征虜將軍、新亭侯,趙雲為
鎮遠將軍,黃忠為征西將軍,魏延為揚武將軍,馬超為平西將軍。孫乾、簡雍、糜竺、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