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產業融合給會計工作帶來的難題及其破解(1 / 3)

農村產業融合給會計工作帶來的難題及其破解

管理論壇

作者:嚴萍

【摘要】近年來,在產業不斷融合的大背景下,農村各類產業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現象。農村各類產業的高度融合,使得新農村建設有了突破口,為提升農業經濟的綜合競爭力注入了活力,為農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並且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為解決農民增產、增收等現實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具有諸多積極作用,但也使產業之間的邊界界限變得模糊,農民收入日益多樣化,從而給會計工作帶來諸多難題。為破解這些財會難題,更好地管理農村的財務工作,農村村幹部和政府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加強對農村財會的監督力度,對農村居民大力宣傳關於財會的法律法規,加強財會的獎懲措施等。

【關鍵詞】農村;產業融合;會計工作

一、當前農村各類產業呈現出高度融合的態勢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農村的產業組織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革和創新,其中產業融合就是一種表現形式。產業融合這個概念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早在1978年就已經被運用,但是學術界對於產業融合的解釋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主要是這個詞被用在很多的領域,最早是源於數字技術的出現,後來歐盟委員會(EC)認為產業融合是三個角度的融合,這三個角度是指“市場、產業聯盟和網絡”。產業融合是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方式,我國的學者認為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的產業之間,或者是同一產業內部的不同產品之間的相互滲透,最後融為一體而形成一種新的“市場、產業聯盟和網絡”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過程。在農村各類產業的融合中,起推動作用的是高端的科學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生產效益和經濟增加又反過來促進了產業的融合,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從這個層麵上講,農村產業的融合能夠使現代農業更新出新的產業,促進新農村的建設,具有內在的成長性。

隨著高端的科學技術被運用到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各類產業結構得以快速升級,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農村各類產業的不斷融合,使農村的產業發展形成了一種新的格局。農村各類產業之間弱化了惡性競爭,合作關係得到了很大的加強。

西方經濟學中,最著名的產業分類法是由克拉克和費歇爾提出的“三次產業劃分法”:本質上是根據人類的需要來分類的,第一次產業提供人類最基本的食物,即農業和畜牧業;第二次產業提供除了基本的食物外的其他物質類的生活資料產品,即工業製造業;第三次產業作用是滿足人類高級的生活需要,即勞務業。而現在我國及世界農村產業的劃分主要采用四種產業劃分法。第一種是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第二種是農業、工業、商業、運輸業和建築業;第三種是上麵西方經濟中提出的三次產業劃分法;第四種是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和林業以及其他副業等。至今在研究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和農村產業結構時也采用上麵的劃分方法。

現階段,農村產業的融合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麵:其一是農村農業內部產業的融合,即各類子產業之間的融合,最為典型的就是種植業、畜牧業和養殖業之間的融合,當然這三者之間並不是直接的混合在一起,而是有一個聯係的紐帶,即生物技術,通過生物技術中的生物鏈這個環節來調整,從而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其二是農村產業與外界的融合,主要是外界的一些高端科學技術對產業的滲入,比如說基因和數字化技術的引進,就讓農村產業與這些外界的產業之間出現了一定的融合。又如農業與旅遊業的交叉與融合,就形成時下很流行的觀光旅遊業,這一新興的產業給雙方都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益,也促進兩者的穩定發展。從這兩點來看,農村產業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農業資源的配置,在融合過程中所引進的一些高端科技進一步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經濟基礎。

總之,當前農村各類產業已經打破了傳統的產業劃分局限性,已經不是固步自封與獨立發展的關係,而是在外部經濟環境與經濟政策的影響下,開始向多產業融合、多產業密切合作、高端科學技術滲透與現代網絡平台共同支撐的態勢發展,體現出“市場、產業同盟、網絡服務終端”三個方位的密切關係,這種關係的改變使得新農村建設有了突破口,為提升農業經濟的綜合競爭力注入了活力,也為農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並且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為解決農民增產、增收等現實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