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冬末。
官渡之戰結束半個月後,蘇哲終於率領著他得勝的將士,挾著擊退袁紹的奇功,浩浩蕩蕩班師許都。
直至十五前,許都城都彌漫著失敗主義的陰影,各種各樣關於前線不利的謠言,如瘟疫一般四處擴散。
哪怕是蘇哲曾經擊敗了各路強敵,但這一次,麵對下最強的諸侯袁紹時,許都城的子民們,還是無法對他維護足夠的信心。
特別是當前線傳來消息,糧草將盡,軍心動搖之時,城中更是人心惶惶。
百姓們害怕袁紹攻破許都後,會大興殺戮,已做好了準備舉家逃亡。
而那些搖擺不定的官員們,則在琢磨著是不是該趁勢造反,迎袁紹入許都,也好在新主那裏混個一官半職。
幸虧許都有蘇飛鎮守,才強壓下了那些蠢蠢欲動之徒,在決戰之前,維持住了大本營的安穩。
然後,官渡大勝的消息傳回,滿城震驚。
一夜之間,所有的謠言,所有的擔憂,所有負麵的情緒都一掃而空,許都的官民們皆沉浸在了前所未有的震驚狂喜之中。
蘇哲這兩個名字,在他們的口中,再次成為了神明一般的名字,為所有人爭相傳誦。
班師那一,滿城官民萬人空巷,紛紛自發來到街道上迎接蘇哲的歸來。
當蘇哲巍然的身影出現在他們麵前時,所有人都不自禁的跪將下來,對他山呼萬歲。
那是發自內心的崇敬臣服。
蘇哲的威望,也在這一刻達到了巔峰。
蘇哲卻沒有在勝利中迷失自己,回到許都後第二,便下令大封群臣。
黃忠,徐晃,張遼等有功的武將,董昭,滿寵,馬良等有功文臣,統統都官升一級,加爵增邑。
有功必賞,才能長久收攏英雄豪傑為自己效命,這個道理蘇哲豈會不知。
這第二件事,自然就是秋後算賬。
當初前線對峙,為了保證後方的安穩,蘇哲隻能選擇對那些為袁紹搖旗呐喊的世族豪強們暫時隱忍,現在袁紹被打到滾回河北去了,他有足夠的時間和力量來收拾這些家夥。
於是,一員員大將被派往各州各郡,帶著參加過官渡之戰的精兵們,大肆搜捕那些曾站出來支持袁紹的世族,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該殺頭的就殺頭,絕不手軟。
轉眼間,各郡便掀起了腥風血雨,數以百家的世族豪強被抄家滅族,數以億計抄沒的財富,被收繳上來,充實庫府。
除此之外,世族豪強們所控製的無數良田,數以萬計的家奴們也被解放,編入官府戶冊。
蘇哲的這場清洗戰,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原因自然簡單,那些世族豪強們,眼見袁紹二十萬大軍都灰飛湮滅,早已嚇破了膽,放棄了抵抗,隻能任由蘇哲蹂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