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城還在遭受孫策的圍攻,董卓也在趁機進攻井陘關,蘇哲沒有時間來降受勝利的滋味,必須要盡快的拍馬趕回去收拾這兩路敵人的入侵。
眼下烏桓人已滅,曹操也完蛋,回去的路就暢通無阻,蘇哲再也不用翻山越嶺,隻需要走濱海大道便可。
大軍一路西行,不數日便抵達了陽樂城。
這裏已經是遼東的門戶,蘇哲任命郝昭為遼西太守,坐鎮陽樂城,為他鎮守這座遼東的門戶。
蘇哲抵達陽樂城當,郝昭卻帶給了他一個不好的消息。
塞外白狼城傳來急報,鮮卑單於拓跋力微,正率十萬鮮卑鐵騎,向著白狼城挺進,有大舉進攻之勢。
聽到這個消息,眾將無不震動。
當初蘇哲攻下了白狼城,滅掉了烏桓之後,便留了五千精兵駐守白狼城。
白狼城孤懸塞外,四周又是一片草原,無法耕種,本來是不利於長久屯兵。
蘇哲之所還力排眾議,不惜耗費財力物力,硬要在塞外養這一座孤城,自然有深遠的用意。
他的深意,就是為了將來以白狼城為前進據點,出塞收拾鮮卑人。
因為蘇哲雖然一直在與中原群雄交鋒,但塞外的胡人勢力發展,卻也一直在他的掌握之中。
自匈奴衰落之後,大部分的匈奴人都南遷到了並州一帶,他們空出來的草原故地,則大部分都被鮮卑人占據。
當年漢廷強盛之時,鮮卑人自然是老老實實的,沒事就被漢廷給吊打一番,長期以來都是一盤散沙,沒辦法發展起來。
但漢廷自黃巾之亂後,國內諸侯割據,自然無暇顧及塞外鮮卑人。
甚至是曾幾次吊打鮮卑人的公孫瓚,也忙於跟袁紹爭鬥,把鮮卑人忘在了腦後。
於是,鮮卑人就趁著這十幾年的時間,大肆發展,鐵蹄已延伸到了長城沿線。
最讓人擔憂的是,鮮卑人中出了一個叫拓跋力微的梟雄,短短數年間就憑借著雄才大略,統一了大半個鮮卑,號稱控弦二十萬。
鮮卑的強大,隱隱已透露出了當年匈奴的影子,作為誌在一統下的蘇哲,如何能不對這個潛在的強敵心存忌憚。
隻是眼下中原未必,蘇哲沒有那個實力,也沒有時間來收拾鮮卑人,隻能先假裝睜一隻睛閉一隻眼。
等到將來下大定之時,蘇哲才有機會以全國之力,發兵出塞,滅掉鮮卑。
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他沒料到,這個拓跋力微這麼快就表露出了要跟他開戰的意圖。
“拓跋力微這個虜酋,他好大的膽子,竟敢犯我疆界,楚公,末將願率軍再次出塞,一舉擊垮鮮卑狗賊!”
憤慨的顏良站了出來,向蘇哲慨然請戰。
眾將也紛紛站了出來,爭搶著要率軍出塞,討伐打算入侵白狼城的鮮卑人。
蘇哲卻一擺手,壓下了眾將的憤慨,冷靜道:“鮮卑人可不是烏桓人,那拓跋力微也不是塌頓,你們這麼自信的率軍前去,可是要吃大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