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掌權(1 / 2)

望著董卓離去的背影,此時就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劉協歎了口氣,真是有很多是想不到,也許是自己年幼,有很多事情看不透,整個天下咒罵的禍國殃民的大奸臣,到了最後竟然是一個忠君愛國的角色,讓劉協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自己到底還能看清什麼,董卓如此,王允楊彪之輩又是如何?

卻又想到董卓臨走之際,劉協曾經問過董卓一句話:“太師,你知道我手中並沒有得力的人才,可能征調您的孫女婿劉岩進京?”

哪知道董卓卻是臉色大變,隻是用力的搖著頭,半晌才巍巍一聲長歎:“陛下,劉岩此人乃是盛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若是天下太平,此人必為筆下的臂助,但是如今天下大亂,陛下若是將他征召進長安,那亂大漢者必然是劉岩,何況劉岩早已經心存反心,陛下征召他進京,那無異於引狼入室,我縱觀天下,天下諸侯雖然不少,甚至有人擁兵十萬,坐鎮一方,但是真正對陛下有威脅的,卻隻有三人,其一袁紹,乃是袁家的子弟,四世三公有許多人幫他,如今有占據冀州富饒之地,其二,乃是曹操,此寮乃是曹家的人,曹家勢力也不小,而且最重要的是,此人新型賤人,心機狠辣,一旦風雲相從,必然是一呆梟雄,亂世之人,其三就是劉岩,雖然他是我的孫女婿,若是能夠幫陛下,我也是舉賢不避親,但是此子野心極大,其誌在天下,不是久居人下之臣,縱觀白丁出身,起於草莽之間,北拒鮮卑,破整個並州,甚至在我沒有察覺之下就已經崛起,如今更是西略涼州,東侵冀州,而觀望司隸,我敢說,隻要我一死,此子在沒有顧忌,將來絕對是筆下的最大的對手,陛下還要小心從事,如果能夠早將這三人滅掉,便是早下手為妙,如果沒有把握就暫時不要和他們征戰,還是先對付其他諸侯,增強實力以待時機的好。”

沉吟了好一陣,董卓卻是說出了心裏話:“陛下,如果肯聽老臣之言,陛下當以穩住司隸這根基為準,先掠荊州,荊州劉表乃是皇親,陛下可以以天子身份強行奪其兵權,此人開拓不足,卻精於守成,陛下可用此人掌握朝廷,然此人沒有軍權絕不會在危險陛下,陛下可用此人製衡朝廷諸公。”

“其次,陛下可奔豫州而去,利用天子身份,搶先占據豫州和徐州二地,觀望青兗二州,豫州的孔怞和徐州的陶謙雖然說不上多麼忠君愛國,但是這二人也沒有太大的野心,陛下可以曉以大義,這二人必然能交出軍權,卻依然可以幫陛下治理這二州之地,另外,陛下卻要注意一件事,就是各州的郡兵不已在當地,隻需四處調防,必然能消除當地官員掌權之事,但凡有人造反者,兵卒若是跟從,便實行連坐之法,所謂亂世用重典,該殺的陛下決不能心軟。”董卓最後給了劉協這一番建議,一時間卻是將劉協一隻困擾的問題全都解開了,豁然間感覺到眼前一片光明,那一刻劉協此安置,董卓是真心為他。

對於董卓劉協感覺到很複雜,隻是問董卓:“既然太師如此真心為我,為了大漢,那麼為何太師卻要獨攬朝政,而讓朕受了委屈呢?”

董卓卻是一陣苦笑:“陛下有所不知,但以陛下觀察,這朝堂之上,有幾人是真心輔佐陛下的,不少人對於陛下是我扶持上來的,就心生怨念,甚至有人還想串聯將陛下轟下台去,如袁紹者甚至還想重立新帝,如果老臣擺出一副賢良的樣子,那老臣又怎麼能違逆陛下的旨意,稍有不慎反而是一起被人抓住,而且陛下也將站到台前承受這些人的手段,陛下畢竟太年幼,還無法處理好這些事情,老臣才做囂張跋扈之狀,正好有無盡手段施展,否則我害死一個大臣,陛下是治我的罪還是不治我的罪,治罪則一切方休,不治罪卻是無法再管,甚至老臣也是很為難,反倒不如這樣,誰也不會去針對陛下,陛下卻反而可以分化拉攏一些人,更能知道誰忠誰奸。”

所有的事情都明白了,但是劉協沒有一絲的興奮,有什麼好興奮的,其中董卓多少苦心,今日方才知道,想想這兩年,最少自己在這個位子上做的很穩,可是以後還有誰在為自己充當這擋箭牌,望著董卓蕭瑟的背影,劉協忽然就感覺眼中有些難受,不知何時已經有眼淚流了出來,心中很壓抑,不由自主的喊了一聲:“太師——”

董卓終究沒有回頭,但是身子也還是一震,在李儒的扶持下卻是慢慢地走了出去,到底消失在了宮門之外,隻是這一別君臣還能相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