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劉岩便領典韋甘寧張繡,和五百近衛營一起奔赴重泉,隻留下龐統一麵整編並州軍和各縣的郡兵,力求短時間之力掌握各縣的根本,而此時卜泰也已經歸屬到龐統的指揮下,至於胡煒則正在趕往鄭縣,鄭縣之重要卻是不可言喻的,是通往中原的必經之路,所以這裏必須構築一道足夠安全的防線,從長安一路過來,在鄭縣已經屯兵七千,再加上霸陵屯兵兩千,劉岩隱隱的在截斷天子的東歸之路。
長安之變之後,各方算是暫時恢複了平靜,此時的長安並沒有什麼動靜,天子親自執掌朝政,開始啟用一些官員,並且罷免了一些官員,重新整頓朝綱,開始任用賢臣,而李儒被天子請為太傅,雖然太傅兵沒有太多真實的權力,但是太傅卻是真正的位比三公的人,而吳綱在這一次也得了重彩,晉升為延尉卿,掌司法,中二千石。而迎風天子有功的董承,作為國舅也被奉為太仆卿,掌車馬,中二千石,下有考工令一人,六百石,製造武器。車府令一人,六百石,負責車輛。未央廄令一人,六百石,負責禦馬。其次是本來不過是侍郎的張權,此時也被晉升為諫議大夫,六百石。
而三公之中,太尉也就是太師董卓不在了,而司徒王允也不在了,再有司空楊彪也不在了,如今三公一起空缺,同時朝中很多職位都是空的,三公九卿能幸免於難的隻有太常卿張溫,大鴻臚卿伏完,大司農卿陳偉,少府卿耿紀,至於其餘官員也有半數乃至於多半數的喪命於兩次的大清洗之中,這武藝為天子劉協再一次鞏固朝政起到了很有力的作用,絕大部分的官員都是天子親自任命的,而且是剛剛征召的,不會參與黨派,自然也隻對天子忠心,為天子做事。
一旦太平下來了,天子就親自下詔開始為董卓平反,並尊董卓為魯王,摒棄了東漢外姓不得封王的這個規矩,成為東漢的東一個外姓王,不過對董卓的家人卻隻是賞賜了無數珍寶,另加封一些稱號而已,雖然此事收到了朝廷之中無數大臣的反對,但是劉協卻還是一意孤行了,體會著這種權利帶來的爽快,其實劉協想的也明白,二輪董卓怎麼封王,但是董卓畢竟是一個死人,在一切太平之後,劉協還親自主持了董卓的葬禮,葬禮之隆重僅次於天子大禮。
令人想不到的是,不但是董卓平反了,隨後劉協又給王允平反了,這讓無數人弄不明白,一個一個倒下的禍亂朝廷的奸臣,卻最終在天子掌權之後,反而成了大忠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有人弄的明白。
至於劉協所想,是真是感謝董卓和王允的,第一,董卓無論之前如何,最少扶他上了王位,第二,是董卓送他執掌了朝政,第三,如今的三萬大軍都是董卓給他的,也就是說,沒有董卓的支持,劉協根本不能掌握朝政,如此一來,劉協又怎麼會不感謝董卓,並且下旨昭告天下,董卓才是大忠臣。
至於王允,劉協也很感激他,雖然王允曾經逼宮,。但是王允做了一件事,卻是幫了劉協很大的忙,那就是一次性毒殺了三公九卿幾十位大臣,將朝中的結黨營私的官員幾乎一清而空,特別是掌握了大權的朝臣,讓劉協上台之後,能夠自由的安排自己的人,如今三公空缺,九卿雖然補全,但是也都是劉協自認為信得過的人,隻等征召三公,這個朝廷就是劉協的天下,再沒有人可以違逆劉協,試想,劉協又怎麼會不感謝王允。
至於楊彪等人也沒有定罪,但是也沒有多說什麼,死了就死了,也沒有在追究,畢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天子不追求,那是心胸廣闊,這些人的家人哪個敢說什麼,除了感念天子的恩德之外,就隻有歌頌天子的好。
如今唯一讓劉協煩惱的就是政令不出長安,不單單是劉岩封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如今各地的諸侯已經形成氣候,正握著各州郡的軍政大權,誰肯將全力交出來,劉協若是說好聽的還有聽,若是說不好聽的,雖然不會有人如何,但是也隻是當做耳邊風而已,這讓劉協很是無奈,除非能夠重新把全力集中回來,但是這卻是如何之難。
隻是看如今天下,州郡屬官往往是朝廷派下人去,但是各地卻也奏表上來,一起上任的話,反而是各州郡自己指派的官員才能真正到位,也就是說,此時的朝廷根本就控製不了各州郡,無論劉協有多麼不情願,但是整個天下都如此,劉協也是無可奈何,又不敢強行怎樣,否則一旦有人造反的話,局勢將更無法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