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清河換中山(1 / 2)

再說劉岩暫時不能離開機製偶,因為要確定隋遠撤軍回來,和接手中山國,已經派人去通知楊修和龐統此事,著手準備接手中山國,果然在談判的第三日,公孫軍先從漢昌撤軍,隨即楊修領人入城,接著唐縣望都也開始撤軍,自然有劉辟領人接手,,之後安喜和盧奴也開始撤軍,而此時隋遠也領人往返中山國,而劉岩也派人接著送消息全力尋找魏延的蹤跡,隻是一時之間那裏能找得到。

魏延到底去哪裏了呢?那一日從中水離開時候,知道西歸的路已經斷了,要想穿過重重攔截根本不可能,便領軍奔高陽而去,以為內越是接近敵人的腹地,敵軍就越是稀少,從高陽可以入涿郡,從高陽往西走丘陵地帶,可以撲蒲陰而去,當然魏延的目標不是蒲陰而是北平,因為對於北平,無論是新軍還是公孫軍都沒有重視,據魏延所知,此地不過隻有三百兵卒,自己滿可以攻克北平,然後從北平就可以直接回到上曲陽南行唐,而中間隻需過一個唐縣而已,不過隻要夠迅速的話,相信一定可以不被唐縣察覺到,等他們察覺出來,自己應該已經回去了。

所以,魏延便一路奔高陽而去,為了隱秘行跡,魏延不敢白天活動,隻是領著一千大軍,白天多在丘陵之地,到了晚上在行軍,速度自然不會快,但是勝在隱秘,直到到了高陽,城西三十裏,卻依舊沒有被人發現。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既阻礙魏延躲在一片丘陵之中休息的時候,此時的公孫瓚卻領著一萬人馬趕到了高陽,大軍行動,又是急匆匆的趕路,自然無法瞞得過人,立刻便被魏延安排的探馬發現,便引起了魏延的懷疑。

魏延知道自己燒了公孫瓚的糧草,公孫瓚定然將自己恨透了,但是要說公孫瓚會親領一萬大軍來追殺自己,或者準確的說是搜尋自己,這可能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畢竟自己再讓公孫瓚憎恨,也比不上袁紹的威脅,公孫瓚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袁紹那裏,絕無可能放棄前線戰事來追自己,這個疑惑在心中蔓延,讓魏延想了很多。

心中胡思亂想,最終魏延也不敢輕舉妄動,隻在第二天天還沒亮,也不過休息了一夜的大軍也立刻啟程兵發涿郡而去,這更讓魏延疑惑了,公孫瓚這麼急匆匆地個回涿郡做什麼,難道在幽州還發生了一件比起前線更重要的事情嗎?

帶著這個疑惑,魏延卻不在著急向北平而去,反而派出探子一路朝涿郡而去,打聽究竟發生了什麼,而自己卻率領大軍悄悄地進入了涿郡,於北新城附近的黑興亭附近潛藏起來,但是得到的消息卻是讓魏延又是吃驚又是興奮,因為消息傳回,原來是劉虞的兒子劉和現在令人正在造公孫瓚的反,已經兵分兩路,一路由閻柔率領五千兵馬,破了上穀郡的涿鹿縣城,而另一路南下涿郡的遒國。

魏延這下子知道為什麼公孫瓚會急匆匆地趕回涿郡了,就是因為劉和造反,這劉和是劉虞之子,而劉虞經年經營幽州,特別是代郡上穀郡和涿郡三地,本就是劉虞的大本營,劉虞此人是個不可多得的官員,這幾年的經營讓三郡變得富庶,百姓多有餘糧,對百姓也寬仁,傳說劉虞簡樸,常常身著補丁的衣服帽子,清正愛民,深受三郡百姓愛戴,和地方官員的擁護,所以,劉和這一造反,登時間便有人聞風而降。

如今閻柔兵進上穀郡,涿鹿,潘縣、碓瞀、下洛四縣全部陷落,寧縣廣寧望風而降,隻剩下盧桓還領一千兵堅守沮陽,而居庸也不過五百人駐守,麵對氣勢洶洶的閻柔大軍,卻是根本就不能抵擋,加上城中百姓多有感念劉虞者,一時間也是人心惶惶的,很難說什麼時候就要被攻破。

再說劉和領七千大軍,兵犯涿郡,也是分兩路,一路由鮮於輔鮮於銀率領攻遒國,另一路劉和親自率領攻涿縣,頃刻之間就可以到,而整個涿郡公孫瓚也不過有守軍七千人,其中不少是收降的劉虞的兵卒,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暗中搗鬼,所以公孫瓚才會急匆匆地個趕回來,萬一涿縣遒國失守良鄉方城故安範陽都將難以堅守,一旦為劉和所破,到時候就絕了公孫瓚回家的路。

知道了這個消息的魏延卻是興奮起來,或者可以行險一擊,如果公孫瓚於劉和大戰,那麼自己若是忽然出現,從公孫瓚背後殺他一陣,隻要公孫軍一亂,到時候必然大敗,萬一能夠生擒公孫瓚,豈不是大功一件,有了這個想法的魏延便克製不住,偷偷的跟著公孫瓚的腳步朝遒國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