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再去收拾麓山的那幾十個人就更不是問題了,讓剛收的那些人在外麵一圍,張飛擼起袖子便是上去一頓暴打,隻打的這四十多人哭爹喊娘,想要逃又被堵了回來,到了最後隻是跪在張飛麵前喊祖宗,別說打了,現在可是吧張飛當成了祖宗供著,自然也與那些土匪合在一起,張飛讓他們往東他們絕不敢往西,隻是不讓他們做土匪轉而跟著他們,這些土匪自然不敢有異議,便按照劉備的吩咐,於劉備三人所經之地,前後左右的探出十幾裏,關注著周圍一切的消息,不等三人到了,前麵就已經安排好了一切,住宿打尖卻是妥妥的,而且這些人草莽出身,又不會引起別人懷疑,而且對於探查消息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倒是還真的讓三人省了很多心,最有益處的事,在到了鄧縣打聽臥龍嶺的時候,還虧了有這些人,不然三人著起來還真麻煩。
卻說黃月英病好了之後,諸葛亮便將黃月英接回了草廬,於弟弟諸葛均耕讀於臥龍嶺,雖說日子過得也很逍遙,不愁吃不愁穿,自己耕作閑時便於有人吟詩作對,卻沒有人知道諸葛亮其實此時真的很心急,卻說諸葛亮一身的學問本事,尤其是一個甘於寂寞的人,可是除了劉岩,到現在也沒有人再來請自己,諸葛亮心中也不無煩悶,隻能將此心情寄托於吟詩作對之上,又是也談亂天下大勢,看似逍遙,其實心中卻很無奈。
又是崔州平水鏡先生也就勸他去投奔劉表或者劉備,再不濟去孫策那裏,可是諸葛亮每次都是笑著推拒了,可是誰知道其實諸葛亮心中卻是五味陳雜,無疑,如今與他起名的龐統在並州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統領幾萬大軍,更已經天下揚名,如今提起來誰不知道龐統徐庶的名字,卻隻有自己還我在這荒山野嶺之中,現在想起來,有時候諸葛亮都會後悔當初自己的選擇,還不如當初應了劉岩之請,當初自己隻看得劉岩出身卑微,又在邊塞苦寒之地,而且所在之地無比的貧瘠,卻不料短短時間,竟然已經是天下間寥寥有數幾位諸侯,而且隱隱的是勢力最大的諸侯了,現在想想真是有些後悔,若是自己去了,當也能比龐統一般,難道真的就沒有人賞識自己這一身才學,就沒有人來請自己出山嗎,想到這些,諸葛亮便常常於山中徘徊之際歎息不已,便是所做的詩詞也多是憂慮之意,卻又無從對其他說起,便是對黃月英也無從言語,隻是其實也知道黃月英看透了自己的心思,卻隻是不說,煩惱隻是便於自己研究天文地理計謀將造,這也是諸葛亮唯一還能開心的時候,反倒是諸葛均心寬天地寬,驅使過得平淡而有滋味。
卻說這一日,諸葛亮陪著黃月英回娘家探望父母,隻留下諸葛均看家,這諸葛均自然便在家中讀書,卻不知便在今日,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也到了這臥龍嶺,好不容易卻找到了這裏,也真是費了好大勁,虧了那些山匪打聽,這才一路尋來。
眼見一座茅舍,不過竹屋四五間,一道籬笆圍起一座院牆,更有許多蔬菜種在院子裏,還養著雞鴨,隻是一隻大黃狗拴在院子裏,見到有生人來,自然是不停的就叫喚,都不用劉備來叫門,卻見裏麵走出一個青年,到了門口,不等青年說話,劉備便上前一抱拳:“鄙人劉備見過孔明先生。”
哪知道話音落下,那青年到時很知禮儀,趕忙朝劉備還禮,卻隻是笑道:“先生搞錯了,孔明是家兄,我名諸葛均,字子蘅,先生是要找家兄呀。”
劉備一呆才知道是搞錯了,不過還是堆了滿臉的笑容:“原來是諸葛少兄呀,我們兄弟三人正是來尋訪孔明先生的,不知可能通稟一聲,直說劉備來訪。”
哪知道諸葛均卻是搖了搖頭:“先生來得不巧,家兄於嫂子這幾日回娘家省親去了,如今並不在家中。”
諸葛亮不在,三人卻是苦歎了口氣,看來是白來一趟了,不過劉備也有決斷,心念一轉,隻是沉聲道:“既然孔明先生不在,那我過兩日再來,如果孔明先生回來的話,還請少兄替我轉告一聲,隻說劉備來訪過了。”
諸葛均點了點頭,便送劉備三人離開,再說劉備離開之後,便去鄧縣找了家客棧住下,便一晃又是三日暫且不提,這邊諸葛亮就在劉備走後的第三天便回到了家中,隻是將妻子黃月英留在了嶽父黃承彥家中,獨自一人回來了,哪知道才一回來,卻聽弟弟說起有客來訪,仔細一問,便知道是劉備劉玄德,這也是天下知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