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營之後,田豐和顏良李海密議了良久,隨後李海回到自己的帳篷,便開始準備,將自己塑造成了劉岩的模樣,而且田豐將收集的劉岩的資料也交給他,李海一隻研究了一天,再見麵的時候,卻已經和劉岩相差無幾,或者不是很熟悉的人就不要可能認得出來,顏良當時隻看得眼睛發直,讚歎的同時卻又是感到一絲恐慌。
夜色降臨,天邊掛著一彎弦月,田豐派出了五百探馬封鎖了袁軍大營周圍十裏,幾次和新軍探馬交鋒,隨即趁著夜色,有一千軍偷偷的離開了袁軍大營,朝西北趕去,這一夜足足折騰了一夜不曾消停,以至於一千大軍離去的消息並沒有傳回漢昌城。
顏良李海領著一千大軍化作近衛營,這一路朝常山國的高邑而去,從南深澤至下博,又從下博到了堂陽,最後從堂陽直趁楊氏,足足趕了三天的路,最後在那天晚上在千秋亭紮營,打算在白天的時候進高邑城。
而這三天的時間裏,劉岩也沒有閑著,就在第二天,典韋領著五百近衛殺了出去,在袁軍大營門口足足罵了半天,最後一罵的是口幹舌燥,卻沒有一人敢出營迎戰,讓袁軍士氣大落,一時間也不能振奮起來,而田豐下令堅守不出,根本不打算迎戰,田豐一般的將領看的不一樣,一般人隻是會看到自己的這個戰場,但是田豐看的是整個冀州的戰況,隻要袁紹能取得勝利,那麼就一定會讓袁軍士氣大振,所以說,他田豐隻要能拖住劉岩在這裏,沒有閃失就算是勝利了。
隻是這三天的時間裏,典韋魏延甚至洛寒輪流著出來去罵戰,被典韋罵的袁軍將領都是憋了一肚子氣,後來魏延來了,便沒有將領按耐不住,殺出營去,結果沒有幾合,就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這一日魏延連斬兩個袁軍將領,便再也沒有人出來應戰了,這一戰讓袁軍的士氣在一部減弱,士兵們也都無精打采,將領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但是不敢出戰又有什麼辦法,後倆有人提出來,說是要兩軍比軍陣。
對於士氣一日比一日低落,田豐也沒有好辦法,強行攻城不可取,田豐不會做,隻要常山國那邊的戰況有了起色,到時候自然會影響到這邊,此時田豐就是在一力求穩,不過小規模的衝突田豐也不拒絕,於是抽掉了三百精兵,有大將蘇由率領,於魏延拚軍陣,魏延領三百新軍出征。
卻說這一日晴空萬裏,兩軍各三百人,本來劉岩是讓魏延領近衛營出戰的,但是魏延給拒絕了,當時魏延如此說的:“大王,前此兵敗,弟兄們到現在還憋著口氣,如果讓近衛營的弟兄出陣,勢必讓其他的弟兄心中有想法,所以我還是領三百新軍弟兄出戰,大王放心,魏延保證必定得勝歸來,如果敗了,延願意受軍法處置。”
這三百軍也是魏延一手訓練出來的,雖然不及近衛營精銳,但是也是一支強旅,一身黑色衣甲,立在陣前,而魏延一身青龍甲,手中一杆斷背刀,端坐於汗血寶馬之上,端是英武非凡,冷冷的望著對麵的蘇由:“好了就準備開始吧。”
“魚鱗陣——”蘇由一聲大喝,三百袁軍登時分作若幹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而蘇由這位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這魚鱗陣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是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已方優勢時使用,陣形的弱點在於尾側。
如果蘇由麵對的是一般的將領或者也還罷了,可惜麵對的是魏延,而魏延卻是新軍中唯一能與張遼相比的一個正統的將領,對於軍法陣型卻是相當嫻熟,自然不會對一個魚鱗陣在意,隻是冷哼了一聲:“鋒矢陣——”
麵對蘇由的魚鱗陣,魏延竟然也選擇了同樣為進攻陣型鋒矢陣,再說這鋒矢陣其實於魚鱗陣差不多,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也是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是中央突破,鋒矢陣的防禦性較魚鱗陣為好,前鋒張開的“箭頭”可以抵禦來自敵軍兩翼的壓力,但進攻性稍差,陣形的弱點仍在尾側。
魏延如此並不是說不懂得陣型,相反魏延很明白陣型變化,在魏延來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至於為什麼要選擇鋒矢陣,那是因為同樣是進攻,魏延於蘇由都作為主將,蘇由或許推演軍陣不差,但是身上的工夫可就差了許多,魏延自然有把握將蘇由斬殺,這明擺著就是想要將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