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智(1 / 2)

這許邵可不是一般的人物,當初司空楊彪征召許劭,又被舉為方正、敦樸,朝廷特征,都不應。有人勸許劭做官,他回答說:“現在小人得誌,王室將亂,我想去淮南東海避難,這樣來保全家中老幼。”

於是南到廣陵郡,到達後,徐州刺史陶謙以禮相待,很是周到。但許劭卻感到不安,告訴他的門生說:“陶恭祖表麵上好名,內心卻不是真的。他對我雖然很好,但這種情況是不能維持長久的,不如走吧。”於是到曲阿投靠揚州刺史劉繇。後來陶謙果然收捕了寄居在他那裏的賓客。

再說許邵離開徐州之後,便去投靠了劉瑤,哪知道劉瑤也忒命短了,隻不過做了不到一年的揚州刺史,甚至不曾真正通達揚州,就被孫策給打到了豫州,孤守豫章,最終還是落敗了,當時許邵和劉瑤一起逃到了豫章,許少的聰明才智也沒有能幫得上劉瑤,最終劉瑤被剿滅,許邵也差點被抓,幸好此時許邵還年輕,便一路顛簸流離到了雒陽,被友人和洽舉薦,初為尚書令,後來劉協賞識他,隨將許邵升為三公之一的司空,不過此時許邵曆經劫難,已經很少開口說話了。

隻是此刻聽了吳綱的話,一向不大愛說話的許邵卻忽然接了茬:“諸位,吳大人說得對,凡有軍兵便能護的你我安危,而留下這些下人仆役,不過是諸位能被伺候的叔父而已,再說劉岩先前可是說過,要將我等人斬殺幹淨,是想若是因為斷糧而讓兵卒鬧將起來,那麼你我可還有活路,依我看也不妨將下人和仆役全都散去,隻要到了豫州便憑諸位身價也不缺了仆役來伺候。”

眾人一呆,都看了一眼許邵,卻沒有人反駁許邵的言辭,隻是有人歎了口氣:“這些人隨我們從雒陽出來,如今半路上便放棄他們,隻怕他們會成為劉岩的獵殺對象,反倒是害了他們——”

“這倒不然——”說話的是博士祭酒荀悅,此人字仲豫,幼時聰穎好學,家貧無書,閱讀時多用強記,過目不忘,卻是潁川荀家的旁支,卻與荀攸等人並無太多的幹係。

十二歲時,能說《春秋》,尤好著述。漢靈帝時,因見閹官用權,荀悅托疾隱於家中。當時人不了解他,隻有從弟荀彧特別稱賞欽佩他。到了漢獻帝時,應劉協征召,進入鎮東將軍的軍府,曆任黃門侍郎、累遷秘書監、侍中等職,最後升任博士祭酒,與荀彧侍講獻帝宮中,旦夕談論,深為獻帝嘉許。獻帝以《漢書》文繁難懂,命荀悅用編年體改寫。乃依《左傳》體裁,寫成《漢紀》30篇,時人稱其“辭約事詳,論辨多美”。另著有《申鑒》5篇,抨擊讖緯符瑞,反對土地兼並,主張為政者要興農桑以養其性,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表現了他的社會政治思想。還著有《崇德》。

卻說荀悅頓了頓,卻是搖了搖頭:“劉岩怎麼狐疑去理睬那些下人仆役,這些人根本引不起劉岩的注意,要追殺這些下人仆役,即便是沒有反擊的能力,定然也會分散劉岩的兵力,劉岩怎麼會做這種蠢事呢。”

“這倒也不錯,諸位還等什麼,還不快叫下人散去——”輔國將軍又國丈董承好像想到了什麼,畢竟作為國丈還是願意為天子出力的。

一時間滿朝文武都明白了,也就不再遲疑,隻是正要各自下去遣散下人,卻不想此時許邵卻又淡淡的道:“諸位,這樣就讓下人散去,未免太沒有意思,陛下如今在危難之時,諸位卻還是圈養了如此多的下人仆役,若是諸位真心為陛下著想,我倒是有一計可以幫得上大家。”

正在亂哄哄的諸公登時一呆,一起朝許邵望來,太宰令仲長統遲疑了一下,隻是沉聲道:“許大人,自然有主意為何不直接說出來,難道對我們還要拿一手嗎?”

“公理言重了,其實大家都知道,如今陛下困頓,受劉岩這國賊迫害,從長安回歸雒陽,如今又從雒陽不得不退出,而前去豫州,所謂如何?不過正是缺少兵馬,而今主公家中邊有下人數千,這合起來也是不小的力量,如是稍加訓練不難成為一支勁旅,便可為陛下解憂,諸公不知可願意為陛下解憂呢?”許邵臉上蕩起淡淡的笑,眼光掃過眾人,瞧這話說的,誰能不答應,能說不願意幫陛下解憂,否則要你們幹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