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江東(1 / 2)

孫策時年不過二十歲而已,當初孫策隨父跨江擊劉表。衝鋒在前,“扯弓搭箭”射死陳生,大敗黃祖。後孫堅中箭身亡。他隻好用黃祖換回父親屍體,罷戰回江東,葬父於曲阿之原,整個家族的重負。全部壓在僅有十六歲的孫策身上。

葬父過後,沒有消沉下去,他率軍駐紮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英雄漸漸來投奔他。“後因陶謙與策母舅丹陽太守吳景不和,策乃移母並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袁術。”在袁術處,策更是英雄無比,攻涇縣,取陸康,所向披靡。連袁術也不得不歎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複何恨!”後孫策借兵征江東,擊劉繇,驅王朗,大戰嚴白虎,收降太史慈,挾死於靡,喝死樊能。曹操也不得不讚歎道:“獅兒難與爭鋒!”

再說孫策的性格好強,仗著自己有勇力有武藝,每每行軍打仗常常身先士卒,說起來好聽,其實孫策雖力能扛鼎,卻不會用人,大小戰役,都要親自衝鋒陷陣,像神亭嶺大戰太史慈時,真是隻身拚命,那有主帥風度?諸將像程普、黃蓋、韓當、蔣欽等也反對他這種輕率之舉,孫策卻堅持己見,諸將也隻好慢慢的跟在後麵,結果使得諸將十二騎被劉繇的一千多人圍攻,要不是“周瑜領軍來到”,後果是不難想象的。孫策還多次隻帶數名大將,輕易出擊,深入險境。這樣,大將們怎麼想?後來,張糸龍勸道:“夫主將乃三軍之所係命。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孫策卻無可奈何地說:“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由此就可看出問題有多麼嚴重,軍中諸將對他的態度持有異議。

正是這種性格,孫策總會做出一些讓人想不到的事情,便如這年春節正月十二這天,孫策忽然來了興致,竟然要去打獵,這本來也很正常,但是關鍵是孫策打獵,竟然沒有告訴諸將,更沒有和人商量,甚至隻領了區區幾個親兵就偷偷的出了城,便在城外狩獵,結果遇到了許貢之子許平,領兩名此刻伏於江邊,趁孫策射鹿之時,變形刺殺之事,結果一箭射中了孫策的臉上,當時孫策並沒有死,反而徒手將三名刺客搏殺。

吳郡太守喚做許貢,密表漢帝,說孫策驍勇,和項籍相像,該把他早些召回中央,不可聽他留在江外,致成後患。許貢不僅品行不佳,而且對孫策早有害意。許貢早先在吳郡太守盛憲手下任都尉,後來,為自己謀得太守一職,竟要拿自己原來的上司盛憲開刀。幸虧上文提到的高岱將盛憲藏匿在餘杭大族許昭家中,盛憲才保住一條命。周昂被吳景、孫賁打敗逃到吳郡,許貢卻不明不白地殺了他。不僅如此,許貢身為太守,卻一向與境內匪首嚴白虎關係不清不白。

孫策入襲吳郡,先派部將朱治打敗許貢,許貢隻得投奔嚴白虎。後來嚴白虎也為孫策打敗,許貢與嚴白虎一起投奔餘杭許昭。孫策放棄用兵,改用招降的方法,不久許昭連帶許貢、盛憲、嚴白虎不得已全部投降。許貢名為歸附,卻密謀推翻孫策,他悄悄上奏皇帝說“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奏章不慎落到孫策手裏,於是孫策隻得令人將許貢絞死。

而許貢死後,貢之子平,便一直密謀為父親報仇雪恨,常年關注孫策,這一天才算是終於找到了機會,隻可惜當時不曾把孫策射死,但是孫策回去邾縣之後,自然有郎中為其處理傷口,郎中告訴他,說這傷可治,但應好好養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麵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還能建功立業嗎?”奮起虎威,推幾大吼,傷口都裂開了。當夜死去。

而坊間還有傳聞,說是孫策殺了於吉,這於吉會妖法,人雖死卻冤魂不散,糾纏於孫策,此後,每一獨坐,都感到於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惱火。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於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於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

但是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確實說是孫策之弟孫權,因為各種利益糾葛,加上手下部將的攢等,當時孫權的實力已經超過別、策;孫權周圍的親信,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希望孫權取孫策之位而代之,便慫恿孫權謀殺孫策而代之。